在经过了数十米的甬道后。
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处足有十几平方的石洞。
原本放在石洞正中央的几口木箱。
因为常年在海水的浸泡下,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一些竹简散落在洞穴内。
一些还能依稀看清楚上面所记录的文字。
但有一些,已经因为海水的浸泡变得面目全非。
“这是什么情况?”
在看清楚石洞内的情况后。
叶远呆愣愣的悬浮在海水当中。
前人千辛万苦,只是为了把一些竹简藏匿在这里?
叶远一时间有点反应不过来。
虽然来之前,他也不认为这里会有什么保障。
但最起码,一把青铜钥匙应该会有的吧?
最不济,也要有一些稀释珍宝,或者是类似于王权信物一类的东西。
这才对得起这么远藏宝的艰辛才是。
可现在事实很忙情况?
几箱子的竹简?
这东西至于搞得这么神秘吗?
叶远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吐槽前人的行为。
但事已至此,他吐槽也没什么用。
先不管这些竹简上记载的内容是不是和自己得到的那些青铜匙有关。
总之被自己发现了。
就没有不收走的道理。
于是大手一挥。
散落在洞穴各地的竹简被他收捡一空。
最后再次利用感知扫描这十几平米的山洞。
确定没有任何遗漏后,才翻身按照原路返回。
在回去的路上,叶远总结了这次出海的收获。
首先,那几箱子竹简,是这次寻宝最大的收获。
其次,就是那些不知名的透明生物。
其他,就没什么了。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竹简上记载的内容。
但他相信,上面一定记载着什么天大的秘密。
不然,那些人也不会不远万里,把这些东西隐藏在这么一个神秘的海岛上。
至于为什么要藏在海底?
叶远却是能猜到一二。
以他进入洞穴后看到的情况。
从那些未做过任何防水处理的木箱推断。
当时埋藏这批竹简时。
那处海岛应该还属于海面上的正常海岛。
只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
一些原本的海上岛屿,都会沉没下去。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两部分原因造成的。
一是外在因素。
由于海平面上升,淹没岛屿。
二是内在因素。
比如板块运动致使岛屿下沉。
或者是岛屿自身坍塌。
岛屿底部就像蛀牙一样被“蛀蚀”掉。
总之,这种原本还处于海面之上的海岛。
在经历了一些时间后,变成一座海下岛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事情。
所以叶远推断,之前埋藏竹简那些古人。
应该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藏宝’的地点,会沉没下去。
不然,他们也不可能选择这里作为藏宝地了。
至于这些竹简的价值,叶远只能回去再研究。
没办法,之前已经大体的用精神力查看了一下竹简的内容。
虽然经历了这么久的海水腐蚀,但依稀一些竹简上的内容。
还是可以分辨出来。
也正是因为叶远分辨出来竹简上的字体。
才感觉到一阵头大。
之前他已经对小篆、隶书都有所涉猎。
甚至于一些作用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叶远也是学习过的。
但这些竹简上的文字。
既不是小篆,也不是金文。
更不是后来通用的隶书。
而是更早一些的大篆。
这就让叶远有些难办了。
毕竟对于大篆他还是真的没有了解过。
这并不是说叶远不想学习大篆。
而是因为大篆这种文字,它太特殊了。
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秦国未统一之前。
各国使用的字体主要是大篆。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这些文字体系被称为大篆。
大篆包括多种不同的字体形式。
如象形文字和金文等。
每个国家的书写风格和规范都有所不同。
大篆的特点是写起来较为麻烦,且偏旁部首经常变化。
由于大篆的书写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国家的文字在结构和笔画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也增加了信息交流的难度。
简单点说,同样一个文字。
同样是用大篆来记录。
但不同国家的大篆,他写出来的都不一样。
所以,这就给后人学习大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