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是洛阳学宫的周雪真。
这是位资历很老的圣人,在文相出事的这段时间里,基本由他来掌管洛阳学宫的大小事宜。
他的语气很亲和,轻声细语地表示。
李讲乃是如今的大唐第一天骄,他若是去开堂授课,传递经验,定然会有很多人醍醐灌顶。
这对李讲而言,并没有什么害处。
于是,李讲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商议过后,决定去洛阳学宫开七天的课程。
凡是有心想学的人,都可以来听一听。
这则消息,没有惊动洛阳,但在洛阳学宫内部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群人无比兴奋,觉都睡不着了,辗转难眠,但也有人很好奇,李讲的课上到底会有多少人。
因为,像洛阳学宫这种,学生本身就是天骄,能力卓群的学校。
老师一般传授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代表作。
所以在洛阳学宫,不仅仅是学生会关注一位教师的课堂人数。
就连老师内部,也在暗中较劲。
毕竟,这课堂人数,除了代表自身教学能力是否出众,更代表着自己引以为傲的代表作,是否成功。
否则,一部学来没有用处的作品,谁有动力与热情?
李讲功成名就,年纪轻轻,立身的作品数不胜数,没人会担心他的课堂会门可罗雀。
但都好奇,李讲到底会以哪一篇作品作为教材。
到了约定好上课的那一天,日头还没升起呢,洛阳学宫便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
“小宋哥,我们不是约好去太师那里听课的吗?你再赖床,我不等你了!”
床上的少年被摇醒,睡眼惺忪的看了一下外面,天还没亮,一片漆黑。
“现在什么时辰?”
“寅时三刻。”
“什么?至于起这么早吗?你疯了!”少年目瞪口呆。
“早?小宋哥,你快起床看看外面吧,咱们都算晚的了!”
少年忙不迭地从床上翻身而起,走到窗边,人都呆住了。
漆黑的道路,一盏盏油纸灯如星火般坚定向前,汇聚成河。
洛阳学宫的学子太过热情,不仅将教室座无虚席,连楼道、地面都利用了起来,整个教室坐的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