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洒农药无人机,正常。”
“机械手臂8只,正常。”
“除草专用蜘蛛机器人10只,正常。”
“耕田机械,正常。”
“播撒系统,正常。”
很快水稻智能农机的自检就完成。
“您好,使用者,现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数据库,为您推荐自动化设置任务模式,该模式将通过数据库现有数据,结合您的农业生产条件,自动化生成最佳任务方案。”
“例如根据数据库中您所在地区,为您推荐种植方式,种子种类,化肥种类和施肥频率等。”
“本系统还拥有第二种专门为专业人士设置的手动化设置任务模式,如果您拥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觉得自己的种植方案比数据库中的最佳方案还好,或者您在做特定实验。”
“请选择手动化设置任务模式,然后在农机正前方的设置面板处设置任务,祝你使用愉快。”
李星选择了自动化任务,然后除去他自己亲自做了的那部分准备任务,从插秧开始。
水稻智能农机又发出提示音:“请用户离开农机至少1米距离,以防阻挡无人机起飞。”
李星退了一步,无人机启动,飞出去,很快扫描到要种植的水田,开始作业。
农机到水田是没有公路的,只有一条小路,农机收起轮子,伸展出的蜘蛛腿,行动并不慢,相当于一个人快走的速度,略慢于跑步速度。
水稻智能农机到达育苗床,展开自己的机械臂,就开始拔秧苗,8条机械臂动作比人还快,而且它8只手,效率再提升4倍。
机械臂敏捷又规律地将秧苗放置到它的秧苗存放区层,很快就把秧苗全都整整齐齐地放进去了,李星看到了一种美感。
拔完秧苗,农机开始把育苗用的育苗床翻耕了一下,因为一般育苗床都是特地用泥土堆起来,略微高于水面的,方便种子萌芽。
小主,
插秧时,这块育苗床要重新翻耕一下,使其高度和水田其他地方一致,低于水面5到10厘米。
然后农机走到水田田头,以倒退的方式插秧,一次插秧根据水田边的形状决定机械臂数量,如果规则的4边行就是8个机械臂都插,如果不规则,简单计算一下。
从这头走到那一头,一次插8株秧苗,很快一亩田2的两万株秧苗就全插完了,总之非常整齐,完美,强迫症看了表示舒适。
一个小时搞完一亩田,而如果同样的工作,一个人来做,少说也得20个小时,一天还搞不完,得两天,或者两个人做一天。
插秧要不停地弯腰,伸腰,对腰的损伤非常大,很多种一辈子地的农民腰多少都有一些劳损问题。
当然坐办公室,一天坐十来个小时的白领,腰有伤的也不少,李星前世好多程序同事都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的问题。
李星看水稻智能农机干了一小时的活,看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但是他的实验室基地也就这一块农田,智能农机也没其他活可以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