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二章 人性的贪

一家子从飞机上下来之后,一台考斯特大巴带着他们离开机场然后直达停车场。

陈平生花八百多万买的那台黑色大金刚就停在这边,还有四台豪车依次在它旁边。

望村离沙城不是太远,他们还是选择自己开车回家。

有钱的好处就是这样,处处都有人提供最为贴心的服务。

从上机再到下机都是如此。

甚至是因为道路不太好行驶,还在前面专门安排了清雪车。

这就是陈平生现在的回乡之路。

哪怕一直都知道自己大舅哥超级有钱的胡林,跟他回来一趟还是大开眼界。

就这排场只差没用警车开道了。

这还是特意低调的结果,他回乡的消息根本没有通知镇里那边。

更没人往县里去报,要不然副市都得等在这边。

或者是第一时间派出自己的秘书接他去市正府,甚至是省正府做客。

要知道陈平生最大的公益扶农项目,腾农养殖就是将总部定在沙城。

迄今为止已经投资高达三十亿,惠及民众十万户。

这样的大企业家回村,县里或者是市里给出再高的接待规格也不会太有意外。

毕竟陈平生自己都说了,三年之内他还会在腾农生鲜上投资高达百亿。

到那时候都能直接改变一方水土,带动上百万的人口实现收入快速增长。

也会将地方上的消费水平同步拉高,这很正常,毕竟消费的前提还是高收入嘛。

望村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无人问津的望村了。

它拥有全县最好的村小学,以及村卫生院,甚至是还有自己的小型公园。

除此之外,它还有自己的腾辉百货购物广场。

短短三年时间它就在教育,医疗以及消费环境上实现了质的提升。

村里再没一条泥泞路,全成了宽敞又舒适的大公路。

甚至是在主要路段,都有地灯以及霓虹灯这等城市才有的基础设施。

你要说它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最好别问。

问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大企业家。

还是村长家儿子,别人当村长是为了搞钱。

陈爸当村长那是一直都在儿子身上拿钱。

地灯这些东西要不是陈平生拿钱,谁要给他批款,谁就得被其它村的人给骂死。

望村成了十里八乡都羡慕的存在,主要还是因为陈平生以一己之力实实在在的改变了这边的居住环境。

不遗余力的在家乡建设上做出自己的大贡献。

至于老陈家的人那都已经将别墅连成一片,座落在位置还不错的村子中心,前有自己开发的超大人工湖,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园林别墅。

凡是陈家人,基本都在里面拥有一栋花园别墅。

这也是陈平生拿钱统一开建的。

一排豪华车队回乡,就看这排场都不会有别人了。

陈家人一大早就喊人去路上铲雪,确保车队回来的时候能顺顺利利。

他们家的车都不是停车门口,而是停在自建的超大停车场上面。

农村别的没有,空下来的地那是肯定多。

再过几年,说不定在村里建自己家的房子都要审批了。

这其中大部分的原因,还是想推动这些农村人去城里买房啊。

发展房地产这个事,真的算是不遗余力了。

陈平生从不会在这种事上过多评价,因为没有意义。

他也给家里带了不少礼物,如茅台酒,国窖1573等都是爷爷他们爱喝的。

农村老家的日子还是颇为静谧,随着腾货百货广场的落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回村了,主要还是吧,腾货百货里面也拥有城市很多的娱乐设施。

如电影院,清吧,台球厅,游戏厅,茶室,餐厅,服装购物中心等应有尽有。

将这样的一家超级购物广场开在农村,那铁定是要亏本的。

只是它能实实在在提升周边十公里的消费环境。

除了赚钱外,没有好的消费环境也是留不住年轻人的。

陈平生这也是尽他自己的力,建设他心目当中最理想的新农村。

晚八点,不少家庭都已经熄灯睡觉。

只有等到外出务工的儿子女儿都回来之后,他们才会聊得比较晚。

今天老陈家的人就不同了,别墅群当中还建了五个烤火房。

每到过年,一家子聚一块烧一盆大炭火,这才有回乡的感觉跟气息嘛。

爷爷奶奶都聚在这边聊天,探出两手烤火的同时,旁边还备了一点瓜子花生。

以及一杯武夷山大红袍泡出来的大清茶。

三婶子很热情,主要还是她家陈凡在魔都那边待得还不错。

“平生啊,你这次回来待到过年才走吧,村里好几个亲戚结婚,要是让他们知道你回来了,肯定得请你去当证婚人的。”

“待不了太久,大概四五天就要回去吧。”

每年都要回来一趟,陈平生道:“谁又结婚啊,要是我还没走肯定得去凑凑热闹。”

“你表弟结婚啊。”

三婶子道:“娶的还是一个城里媳妇,听他爸妈说彩礼就只拿了15万8,不过那城里媳妇还回了他一台宝马三系。”

认真来说,这年头彩礼越来越高那是不争的事实。

大部分还是农村嫁女彩礼要得高,娶城市里的那些女孩反而不要什么彩礼。

“那挺好的,能娶到城里媳妇也是本事。”

“谁说不是啊,不过还是多亏了你,那城里姑娘也是听说沸羊羊是你开的后才同意嫁过来的。”

陈平生挺理解的。

家里这些亲戚每年日子都是过得差不多。

以往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大吵特吵。

现在就还好。

不喜欢读书的那些陈家人一般都送去沸羊羊学厨师了,稍微再有出息一点的则是去了魔都领取家族创业基金。

这其中已经有不少都将第一笔两百万资金给败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