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使臣的命不是命

……

……

如皇帝所说,辽东对女真的战事尚未结束,现在说什么好像都为时尚早。

直接去叫停出兵也不可能。

等朝议之后,在朝的几名上听处成员,李东阳、张懋、马文升三人被叫到了乾清宫,除此之外还有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

这也是张周此番离开京师之后,皇帝第一次召集外臣入内廷议事,居然还是以上听处的名义,足见上听处已有隐隐取代内阁的倾向。

“这里是有关战报的陈述和总结,到四五天之前的,该有的都有,你们先看看。”

朱祐樘手上有辽东的绝密战报,涉及到各路人马的进展情况,这次他一并交给这几个人,让他们先知道大致的过程。

不看还好。

一看才知道,其实进展比想象中顺利,但也没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看起来好像这场仗还要打很久。

“其实在唐寅与朝鲜人马出兵多壁城时,连朕都觉得,有点小打小闹了。”朱祐樘叹道,“后来唐寅与朝鲜兵马被困于多壁城,女真尤其是海西女真接连出兵困城,朕更是觉得,秉宽应该加紧此战的进程。”

“但随着新建伯带兵进入建州之地,后有陆完等人出兵,情况就稳定下来,尤其是北边陆完这一路,收获颇丰,很多部族都是望风而降。”

“待到秉宽亲至鸦鹘关,形势已明朗化,不少部族其实暗地里已经跟朝廷表达了归顺之意,也愿意接受大明新的安置之法。”

李东阳他们马上听出来。

这不是女真人愿意的,而是女真人觉得……他们没有能力跟大明斗,只能先保存实力,不然的话就只能接受覆灭的结局。

“现在朕要跟尔等探讨的,不是建州、海西这些女真人的安置情况,毕竟还需要清剿和收编,也需要而后秉宽和新建伯等人的长久规划和治理。”

朱祐樘语气变得凝重道,“朕要跟诸位探讨的,是有关朝鲜之事。”

“陛下?”

马文升最先惊讶。

他怎么都没想到,皇帝和张周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这是要出兵攻打朝鲜?

朱祐樘语气很冰冷道:“从如今朝鲜国的国主上位以来,对大明看似恭敬,但其实内部已多有危机,尤其是在两年前,他们经历了一场士祸,内部屠戮严重,儒家礼教根基受损。”

“陛下。”李东阳语气倒显得很平和道,“即便如此,朝鲜立国之初便对大明尽臣子之道,若以此攻伐,只怕不妥。”

“呵呵。”朱祐樘不禁莞尔,“朕说过要攻伐他们了吗?还是如李卿家在朝所言,名不正言不顺不是吗?”

李东阳闻言皱眉。

亏陛下您还知道这是需要师出有名?

朱祐樘道:“朕听了秉宽的意见,认为唐寅在此战中表现还不错,虽然战果上获取不丰,但在战略意义上,却牵制了敌军,尤其是做到了先声夺人,以微小的代价拿下了多壁城,成为扎到女真人内部的钉子。”

李东阳问道:“陛下,这与朝鲜之事,可有何关联?”

“如何能没有关联呢?”朱祐樘道,“他麾下的人马,不都多为朝鲜士兵吗?”

饶是李东阳觉得自己脑袋瓜很灵活,是那种足智多谋的,也跟不上思路了。

关键就在于……

他不知道未来的历史,也不知道燕山君李未来的下场,在他看来,李就是朝鲜的国主,都得到了大明的承认,都没往以下犯上这个角度去想。

想要朝鲜内部分裂,可比大明出兵攻伐,要困难许多吧?

朝鲜内部凭什么听大明的?

朱祐樘道:“朝鲜此番出兵,答应是出兵两万,结果到现在,也只出兵五千,粮草更是没有供应上,险些令战略失当后果难料。而此战中,朝鲜平安道节度使朴元宗,在其主帅有意撤兵时,有拨乱反正的功劳,所以朕的意思,是准备在此战之后,由唐寅与朴元宗等人,亲率这五千人马,回去质问朝鲜国主,为何背信弃义!?”

背信弃义?

李东阳先琢磨了一下这个名词,他随即道:“陛下,只怕朝鲜在得知我大明兵锋强盛之后,很快便会集结剩余人马,责问之事……不易。”

朱祐樘冷冷道:“需要出兵时,没有出兵,不需要出兵时却想着锦上添花?朕不答应。”

李东阳差点想说,你不答应又怎样?

张懋是个武夫,听出一些端倪,他问道:“陛下可是要以朴元宗,行……篡逆之事?”

“咳咳。”朱祐樘咳嗽两声。

虽然没说话,但似乎也等于是默认了。

马文升道:“陛下,先不乱此事事成机会几何,就算成事,也会引起两国之纠纷。更莫要说,若事败之后,只怕更会……”

朱祐樘道:“事成最好,拥立一个小国主,令其成为藩属,裁撤其兵,以后大明出兵草原,必须要其出兵协助。若不成……那就用我大明使臣的命,来换取出兵朝鲜的名正言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