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训球员怎么界定。
二,青训的补偿方案。
首先是界定方面。什么样的算是青训?
小学放学后,参加的兴趣班算青训吗?
那些退役球员成立的青训营算青训吗?
按照俱乐部的想法,只要不是俱乐部培养的都不算青训。不过,这个贪婪的想法立刻就被专家们驳回了。
想什么好事呢?你俱乐部能从12岁管到23岁就不错了。还想把12岁以前都管了?
“我们还是要走体教结合路线的。如果你把学校抛出去,后面的路就要难走咯。”有识之士发言。
最后,大家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只要是在当地足协注册开办的青少年训练班、训练营都属于青训。
那些与足协共建的足球中小学,也属于青训。但是如果是中小学又纳入到了某些俱乐部的梯队中,从俱乐部拿培养经费,那就要算俱乐部的人了。
这一举措,可以想见的是,不管是兴趣班也好,个人青训公司也好,都会到当地足协注册挂号。他们会成为球员的第一课堂,会参与到球员的转会分润当中。
当归属问题尘埃落定的时候,一直在旁听没怎么说话的魏长缨说道:
“各位老师,我想在这个归属的设定上,加一个互联网的概念——推荐人机制。”
众人大多露出了茫然的神情。什么叫推荐人机制,还互联网概念。大部分专家都是理论型的选手,很少有站在一线的经验。
“每一个球员,在6岁、12岁、15岁、18岁的时候都可以填写一个推荐人,这个推荐人一般来讲应该是他的教练。
作为推荐人当然拿不到转会分润,但是有了这个制度后,他们推荐的球员将会因为职业成就的增长,给他们赚取积分。此处就要用到之前我们一直在进行的球员积分系统了。
每一个进球,每一次助攻,每一场的跑动距离等等数据都会变成积分,球员本身的积分影响到他进不进国家队,而积分产生的另外一项隐形数值则结算到推荐人的账户。这种推荐获利的模式,在很多互联网产品里都有,都是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推广。
我们球员的上升通道太少了,而我们的青训教练数十年如一日的在基层,得不到任何的收益,全靠一腔热情在做事,我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些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