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乡村小爷

蝉噪蛙鸣,盛夏时节。

晌午过后,大杨村的娃子们将讨来的猪草往家里一扔,把放的牛羊往棚子里一栓,便一窝蜂地跑出了家门,而各家大人则是见怪不怪地随意叮嘱了两声,就放他们离去。

下到五六岁,上到十一二,一群鼻涕娃呼朋唤友地凑在一起,往村子后山上而去。

在大禺朝,以姓氏为名的村子不知凡几,大杨村这样的村子只是当中平平无奇的一个,这村子百十户人家,人口也就五六百而已,实在称不上大,只是因为在利子河上游,所以被称为了大杨村。而在利子河下游四十里左右,还有一个杨村,那个杨村便被称为小杨村。

村子后山有一股山泉水,依泉而建一座寺庙,庙无名,村人都称之为杨家庙,庙里一个老和尚,如今年六十有二,算是方圆百里之内唯一的宗教人士,不管是大杨村还是小杨村,红白法事都是来找老和尚的。

老和尚不曾还俗娶妻,也从不收徒,但在十年前,老和尚却突然带回来一个婴儿抚养,似乎衣钵后继有望的样子,这让村子里很多担心老和尚年事渐高的人,暗地里松了口气。

一群鼻涕娃们来到杨家庙后,不敢去拍庙门,只是远远地站着高声喊道:“野哥!野哥!”

五六岁的光屁股小娃这么喊也就算了,奇怪的是那些十一二的大孩子也同样是这么喊的。

伴随着喊声,里面很快传来一声应答,道:”来了!就好!”

一会儿后,庙门打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走了出来,他身上穿着一件僧袍,看得出来是旧衣服改的,前襟撩起塞在腰缠里,双手的袖子卷起直到手肘,下身一条洗得发白的布裤,脚上穿着一双草鞋。

虽然穿的都是旧衣,但却洗得很干净,整个人也是白白嫩嫩的,看起来很是精神,尤其是那双黝黑的眼睛,烁烁有神,和村子里这些鼻涕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孩子名叫杨子野,是大杨村公认的孩子王,虽然被老和尚收养,但是却并没有剃度,头上依然蓄着发,头发如今渐长,被他束在后颈处。

看到他出来,鼻涕娃们顿时兴奋了,七嘴八舌地道:“野哥,收笼子去了!”“野哥,我带了盐巴!”“还有我,我带了野葱!”

杨子野笑眯眯的,一挥手道:“好,出发!”

“哦哦哦!”鼻涕娃们欢呼着,簇拥着杨子野下山,而在他们离去之后,庙里面老和尚走了出来,失笑地望着一群孩子的背影,然后转身将庙门关上。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几年虽然勉强风调雨顺,大杨村收成还算可以,但是各个庄稼户依旧没什么余粮,早上一顿饭到现在,娃儿们早就消化完了,这也是大人们放他们出来玩耍的原因,让他们顺便自己觅食。

来到利子河边后,杨子野带着一帮小伙伴们,开始一个一个地回收他们昨晚下的笼子,利子河是条大河,生物资源自然也很丰富,每一个笼子被拎起来后,小伙伴们都激动地高声大叫。

十来个笼子,除了其中一个笼子完全是空的以外,其余的笼子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一共抓到了五条大鱼,还有数不清的小鱼河虾,足够这十来个鼻涕娃们美美地吃一顿了。

很快的,河岸边便生起了火堆,大鱼烤,小鱼煎,烧热的石板就是锅子,随便撒点盐巴加点野葱就香滴很,小伙伴们你争我抢地干饭,连自个儿的鼻涕都一起卷进嘴里了。

杨子野拿着最大的一条烤鱼,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幕,时不时地掐下肥美的鱼腩,喂给乖乖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