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迁移

“可是陛下,河北人口不足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田丰轻叹道。

从曹操到刘备再到袁绍,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麾下的人口都让祸祸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青壮,简直十不存一。

一路北征过来,从中原到河北都是十室九空,人口匮乏之极,而且还要让三人带走一大部分去西迁,剩余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偌大的河北三州之地,算下来人口还剩不到三百万。要知道,光是一个金陵人口就逾百万了,整个扬州近六百万人,是河北三州加起来的两倍。这让田丰如何管理?

曾为天下最富庶的冀州,如今被袁绍搜刮之后,人口还没一个金陵城多。那么多的良田宝地,总不能都荒了吧,必须得要人口补充。

“人口匮乏也是没有办法,留给袁绍曹操和刘备的人口不能削减,那就只能从南方下手了,再迁移一部分人过来。”袁术咬牙道。

“自凉州至豫州,再到徐州青州和兖州,已从南方迁移人口多次。南方百姓对此抵触情绪很大,而且南方各州开发较深,对人口的需求也很大。再行迁移,有些艰难。毕竟河北这些地方根本无法与江南的富庶相比,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差太多了,没人愿意去。”田丰微微摇了摇头,表示难办。

袁术闻言一阵无语,看来让百姓过得太好也不是件好事。这事也确实是这样,在大城市小县城扎根了,有多少人愿意回去落后的农村?

现在想迁移人口,和西部大开发、让大学生西北支教差不多。若是不采取硬性手段,很难达到目的。

“这样啊。”袁术低头沉吟:“这样,你先甄别一下南方四州的百姓,挑选出适合迁移到河北来的百姓。比如说原本祖籍便是河北的,或者原本生活于此的,在当地没有工作、主要从事务农的。将他们统计一下,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告诉他们河北将来也会如南方一般富庶,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条件也会迅速跟上,消除他们的抵触、取得他们的支持。若是实在不行,人数不够,那就强行摊派。”

“还有,对于迁往河北的百姓予以优待。包括税收上的减免,免费分配房屋,提供高薪工作,给予荣誉奖励等,表现好的甚至可让其入仕为官。”袁术拿出了杀手锏。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愿意前往西北,除了自身的责任感和善心外,更多的是冲其待遇优厚和后续对于考研、就业或者公务员方面的优待。精神鼓励感染固然重要,物质保障基础也必须得跟得上。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另外,在河北再建一个顶尖学院,请几个当世大儒镇场子。再建个顶尖军校,把皇甫嵩请出山充当教师负责培养将帅。医疗和道路基建等也都要和江东靠齐。”

田丰闻言点头道:“主公英明,如此一来,此次人口迁移的难度应该会降低不少。”

“关于河北的建设,还是按照当初扬州的那种模式,以工代赈。不过有一些还需要注意。其一,黄河两岸泥沙淤积,若不治理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因此,须得派人于黄河两岸多种植树木,并且梳理重整河道,沿岸多设水库和防洪设施。其二,天下已然在手,许多大工程也该开始展开了。”

“将大汉十三州的水系统计一下,标注明细,对于水网水渠水库等系统建设须得逐步开展。从而极大的避免旱涝灾害,同时方便水上运输。一些相距不远的水系可人工开凿河道将之勾连。”

说到这里,袁术忽的想起了隋炀帝开辟的京杭大运河。暗中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抛在脑后。现在大楚百废待兴,各处缺人,暂时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浩大的工程。

“其二,各地道路建设必须要完善。尤其是各大城市州郡之间的道路,必须严格按照当初制定的最顶级标准铺设,确保我大楚军队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每一个州郡。一些地势闭塞险要的地方,就是开山裂石也要打通道路,绝不能留下一丝隐患。务必保证整个天下的道路通畅,以避免割据出现和发展经济。跨江跨河大桥都需要修建,益州与凉州之间道路需扩建平整。”

“其三,北方诸胡如今只剩下南匈奴还在苟延残喘。不过有伯符和子龙在,料想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拿下。针对羌、鲜卑、乌桓和南匈奴等胡人的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制度。既要约束这些胡人部落,避免其坐大,也要派遣大量儒生前往教化,将之融入我汉人之中。相应的文化融合必须尽快完成,将他们的文化体系和神话信仰融入到我汉人文化之中,不过必须以我汉人文化为主体,以大家皆为炎黄子孙为核心。”袁术沉声道。

北方草原的胡人一直是困扰汉人的最大难题,数千年都无法解决。袁术对此自然是极为重视。

“待局势稳定之后,可根据各胡人部落的情况将胡人部落分散,划分成诸多中小型部落,规定其活动区域,禁止相互攻伐,同时也限制其部落人数。当然,这一点暂且不需施行,待日后再说。因为我们现在急缺人手,若是有人口过多的,甄选一部分让其南下,融入我汉人社会,为农夫或者工人,搭桥铺路。”

“陛下此计甚妙!”田丰眼睛一亮道:“此乃绝户之计,只要胡人无法相互吞并壮大,便不足为虑。人口限制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因人口过多而缺乏粮食生活不下去,从而逼得他们南下劫掠。我等也可居中调和,操控草原局势,确保草原的平静祥和。就是遇到雪灾,大不了征调一些粮草即可。如此基本可彻底解决北方之患。”

袁术点了点头。他的这个方法其实是借鉴了清朝的做法,也正是游牧民族自身才最清楚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胡人仰慕汉人文化,我们就让其学习。胡人羡慕汉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