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想倒是也挺有意思的,说实话,知道了特效是这么弄出来的,李易这才更加佩服,因为在这之前,他甚至都有些分辨不出来,原版里面的本杰明·巴顿的哪些镜头是特效。
现在看来,那些特效镜头,真的是太逼真了,逼真到你不说出来,甚至几乎很难有人能猜的到。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顶多也不过是花费时间和金钱,能做到李易想要的效果就好。
而且这个特效还不好给李易展示,因为首先需要进行表情捕捉,制作数据库,然后再进行合成。
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金钱的。
不过,搞定了特效之后,其他的反而就简单了不少。
当然,不是说有特效,拍摄的时候,就不要人来演了,全部靠CG和模型合成。
事实上,拍摄的时候,依然还是需要人来演,只不过,这会儿就真的只是保证其他演员演起来更自然一点。
像这样的比较特别的拍摄方式,李易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算是他也是第一次拍这类的电影。
当然,如此,很多分镜头脚本就要重新做了。
不过这个故事,真的很有味道。
有说这个故事会让人不禁思考,纸醉金迷的年代,人的一生中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还包括当我每一次回看的时候,都能从新的角度发现全新的解读,我想这是一部电影、一段故事、一部经典深入人心的最大秘密。
也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之一是为人父母,抱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孩的时候”。
看着皮肤粉嫩、水嘟嘟的婴儿一点点长大,仿佛自己也重回青春,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
这是因为我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希望,所以我们会充满干劲。
可是如果事与愿违,你初生的孩子,关节退化,面色苍白,皮肤褶皱,毛发稀落,上气不接下气,仿佛心脏在接下来的每时每刻都有骤停的风险……
你能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到死亡的气息。
还有人说其实这里的本杰明既代表生下来体质弱的孩子,也映射了老人的赡养问题。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人和孩童的生命一样脆弱,需要照顾,即使我们在被照顾的人身上只看到死亡即将到来,也不能放弃爱,爱就是希望。
可是往往人们对孩童和对老人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更深地去看,因为孩童代表着生命的起点,而老人却代表着即将终结的生命。
在童者眼里,长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他们不懂欣赏老成;在老者眼里,衰老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所以他们无比羡慕年青。人到中年,不是危机四伏的年纪,是一切都刚刚好。
李易自己呢?
他没看法,因为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能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返老还童》这样的电影,要把平淡的故事,拍出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共鸣点,不得不说,的确需要下一番苦工,好在,李易有着原版的做参照,倒是不需要去太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