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这个时候发觉了──
为什么有众生?为什么有世界呢?因为我们心中不断在『动』,而更麻烦的是,我们住在这个动当中,所以造成了怎么样?生命的相续。我们前生动了,把今生创造出来,创造出来以后这个假相,这个境又刺激我们的心又开始动,又把来生创造出来,这个生命的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前生动就创造一个假相;我们又住在这个假相,然后又开始动;有往好的地方动→来生就安乐一点;往不好的地方动→来生就痛苦。
我们就是住在自己心中的那一念妄想中。
从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一件事情──《楞严经》在处理生命的问题,它的态度是回光返照的。你看我们一般世间人说:我要处理问题!其实处理问题这一句在《楞严经》是不对的!问题不能处理啊!
如果你讲『处理问题』,表示你是『住在问题』来处理问题,这不对啊!
《楞严经》的意思是──化解问题。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先不要马上住上去,因为你一住下去马上起对立。一个人的内心住在外在的人事,你问题你永远不可能处理好,因为你已经落入那种业力的轮回,你就带动了生死业力!遇到问题,第一件事情--把心带回来,你告诉你本来没有这个问题,你一定要先脱离问题,才能够去面对问题。把你的心先带出来,你一旦住进去,你就很难处理了,你就被这个生死的业力,搅进去了。
当一个人看出──这个动相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表示这个人开始回家了、开始跟那个动相脱离了,这时候他开始在回光返照,那么他的方向已经走对了──他是往那个真实的方向在走。这地方是他的因地修学,接着我们看他后面两段果地的功德…
顿证彻悟
【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前文:琉璃光法王子自己描述他在因地的时候,他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然后他知道了外在世界动,是因为心中有在动;之后他回光返照──我心中的动从什么地方来?又将往哪里而去?结果答案是觅之了不可得。所以他开始对那个动相,开始无住,开始跟这个生命的动相,慢慢的脱离、慢慢的脱离。最后的结果是逢佛未几,得无生忍。
佛法是重视方法的──你方法对了,你转凡成圣是迟早的事;就好像说你上了高速公路,你这个人修行上路了,那么到目标是迟早的问题。所以他在这样的…逢佛,这个佛是谁呢?就是指前面的无量声佛。那么他在遇到无量声佛开示观察风大的方法之后,很快就证得我空、法空的无生忍,就把无始劫的妄想给息灭掉了。这时候──他的本来面目,一念清净的本性,全部的显现出来。尔时心开,妄想破坏,无始劫来系缚他一念心性的妄想,啪!被打破了。乃见东方不动佛国,这个见是显现,他就能够到十方世界(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乃至于辗转侍奉十方诸佛,而且他的身心放大光明,洞彻无碍,内外洞彻犹如琉璃光明没有障碍。这个地方讲他的功德。我们看总结──
那么现在,释迦牟尼佛问我圆通的法门,就我个人来说呢,我最喜欢观察那个动相。所有的生命就是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那么内心的动其实是没有根本的,它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你只要放掉,它就消失掉了。所以悟入了真实的菩提心,成就大乘的真如三昧,那么合于十方诸佛所传的那一念微妙的清净的心体,对我来说──观察风大为所观境,这个是最为殊胜的法门。
关于这个动相──其实小乘佛法也很相应观察生命的动相,你看他观察无常……动就是什么?变化嘛!那么从无常当中,他看到了无我,然后就把我执消灭了。不过小乘佛法他在观察的时候,他对生命的动相,他是远离的,他没办法同时又回来。大乘佛法是从假入空又从空出假──又回到这个假相,利用这个假相,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小乘佛法是把这个假相啊,全部消灭掉。所以大乘佛法对于生命的假相态度是这样,他只是做到四个字——不随妄转。这个假相你不用消灭,这个动没有错,生命本来就动态的嘛,你怎么从动态的生命当中,去创造功德?问题在这个地方,不是把那个动相消灭掉。我们看琉璃光法王子,从头到尾都没有去消灭那个动相。
在经典上有一个小故事──
说:有一个阿罗汉,在山上带了一个沙弥在修学,后来这个阿罗汉入定观察这个沙弥啊,死相现前,只剩下七天的生命。阿罗汉就起慈悲心,古时候的风俗…总是想要落叶归根…死掉以后回到故乡。就跟沙弥说:你现在回到你家去,陪陪你老母亲,七天以后再回来。当然罗汉知道这个人不会回来了!那么这个沙弥就秉持师教,包袱整理一下就出发了。那么在回家的路程当中,他经过一个河岸、一个河边,突然间看到有一堆蚂蚁,在那个地方到处跑,眼看这个河水马上要涨潮了,这个沙弥看到这种情况,起了一念的慈悲心…慈悲心也是在动嘛…就把衣服脱掉,把这所有蚂蚁包起来,送到比较安全、干燥的地方去,处理好了,他就回家了。回家七天之后,他如实回到僧团跟师父销假。这罗汉一看,哎哟…你怎么又回来了?当然阿罗汉他也不用问为什么,他一入定就知道,哦,原来这个沙弥在这个生命当中,动了一念很真实的慈悲心,所以把他的灾障消除了!
我们的生命是这样子──
我们过去生一念的妄动,创造一个业力,这个业力它是有方向性的,但是你今生的动,也会产生一个方向。好像一个足球你往东边踢,但是你今生产生一个强大的业力,它又有一个向西的方向,最后把东、西的力量结合起来,就变成一个东西的方向。当然我们今天要把业力转变,那你的心要很真诚,至诚恳切,这个沙弥我们从教理的判定,他当时的心肯定是很坚定的,那个慈悲心很强,用强大的动力,把过去生这个动力转过来。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
生命就是我们心在动;动没有错,问题是你要把这动引导到极乐世界、引导到万德庄严,往这个方向动。
我们要知道——你要引导一个假相,你不能住,你一住你就被它主导。
我告诉大家一个观念──
你一旦住在一个假相,你的生命就变成被动,你就没有主导权,你就是一个生命的屈服者。你只要住在一个假相,你对这个假相就失去了主导权,它来引导你;你无住你就能引导它。所以你的生命到底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这看你自己。你一安住在一个生命的假相,你的生命就完全活在过去了,你就看不到你的未来,你没有未来可言;你今生当中──你会遇到什么事、你会活到几岁、你会怎么样,大概就是被过去的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算得准准的。但是你一旦跟它脱离时候,那你就是活在未来,你拿回了生命的主导权,就这么回事。
庚五、空大圆通
前面是观察动相的风,这里是观察虚空,无量无边虚空的相状,从虚空当中而悟入了现前一念心性。
叙昔所证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
神通无尽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
观察虚空的相状,而悟入圆通的当机菩萨是谁呢?是虚空藏菩萨。为什么叫虚空藏呢?因为这位菩萨因地的时候,以广大的虚空为所观境,所以证入圆通的时候,他现出广大的色身,所以安立为虚空藏。
他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就回忆过去说:我过去跟释迦如来在定光佛所。这个定光佛是谁呢?就是然灯佛,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的那一尊佛。他当时跟释迦牟尼佛在定光佛的时候,就已经成就了无边身。这个无边身,蕅益大师说:指的是清净法身──证得我空、法空,已经是安住现前一念心性,所以安住法身。那么安住法身,有什么好处呢?这以下讲出它的妙用。你看:一个人开始放下的时候,他对生命产生主导性,他得自在了。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他证得清净法身之后,他那一念明了的心,就能够去执持四大;这个四大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宝珠,就是他的色身,四大地水火风,他能够随心自在,他要把色身变成一只老虎就变成一只老虎,他要把它变成一个菩萨就变成菩萨,他能够在四大当中得大自在。蕅益大师说这是证得我空的真如。
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这个地方是证得法空的真如。他又能够把外在的十方的微尘国土,把它化成无边的虚空,把有相的佛土化成无相的虚空,当然他也可以从虚空变成十方的佛土。所以他能够在──人我相、法我相,这两个相状当中得大自在。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他又在一念心当中,现出大圆镜智,这里指的是根本智;从根本智当中流出十种微妙光明,这个是后得智。根本智是空观的智慧,后得智是假观的智慧──它能够照了十法界因缘果报的差别,叫十种微妙光明。他这种根本、后得两种智慧,流灌十方,穷尽十方的世界虚空,是没有时空的障碍。
所以你看一个人,我们能够放下眼前这些的小小的事相,我们得到这么多好处!
依正无碍
【诸幢王剎,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