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这之前,若华对于做保险还有怀疑的话,那么这件事彻底打消了她的疑虑。
不管怎么说,在国内目前还有许多人对保险行业怀有深深的误解,江若华一开始也是。那时她给孩子买保险,主要是因为肖路要求,买完保险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怀疑自己被骗了。要不是退保会产生损失,她早就退了。
即使后来国家大力推广保险,她还是对保险心存芥蒂。总觉得那些保险从业人员对客户连哄带骗,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业内流传着保险行业高佣金的说法,一开始若华选这个行业就是冲着这个去的。但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个行业无底薪,无保障,所有费用都要自己承担,请客户吃饭,给客户送礼,花掉的都是自己的钱,再者,电话费、交通费全部靠自己报销,所以,看起来这个行业收入高,实际上花费大,两两相抵,也就是比普通白领收入稍高一点,但压力要大得多。
这还是已经上道的老手的情况,许多新人一开始没有客户资源,连吃饭都成了难题。当若华发现这一点后,心下后悔,但此时已经上了“贼船”, 想要“下船”却很不甘心了。
若华脸皮薄,被人拒绝几次、讥讽几次,便失去了信心,需要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才能缓过来,在这样的内耗中,她的工作进展缓慢。其他同学在开班期间已经出了好几单,她一单都没出。
到出班的时候,全班只剩下她一个人没有出单,这个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她又是个争强好胜的,总觉得别人看向她的眼光里透着怜悯,这更深深地刺伤她。为此她也动摇了好几次,怀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这份工作。
这次理赔却让她改变了观点。她这才意识到,当风险来临时,保险确实是救命的稻草。即使如王天明那样的身份,在理赔前后的态度变化也是显着的。这进一步坚定了她的信念,这条路没有走错。
实际上,许多时候,人能不能成事,靠的是相不相信。当你相信这件事可以做成,并认为这件事极富意义,那么你做事的动力便大不一样。若华就需要这个状态,这也是林锐想要的结果。
在这之前,林锐并不看好江若华。在他看来,她的圈子偏小,客户数量有限,又相对内向,情绪容易受影响,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保险代理人的人选。
但林锐需要下线,需要发展团队,能否发展团队决定他能否在这个行业留存。所以,尽管他认为江若华不适合,还是留下了她。
作为一个主管,他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不但要管理下属,还要发展新的团队成员,而且还要完成自己的业绩指标,所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配自己的时间。
林锐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李严莛的培养上,因为他相对年轻,学习能力更强,而且没有家庭拖累,时间更为充足。李严莛在培训期间已经做了一个大单,为此林锐还兴奋了一段时间。而江若华却迟迟未动,这让他十分着急。对于她,他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加以指导,至于结果好坏,听天由命吧。
但令林锐意外的是,江若华的工作热情却很充足,在公司这周末的游学名单上竟然有她,而他原本以为会积极响应的李严莛,却没有报名。
他特意找到李严莛,把这次游学的重要性又宣讲了一遍,李严莛却以周末有重要安排为由拒绝了他,这让他十分郁闷。作为团队领导人,他好不容易有了两个下属,不能让他们脱离。
本来这次理赔只是张总安排给他的工作,为的就是帮助他拓展人脉,他硬是拖上他们两个一起去,就是希望通过这次安排,让他们了解保险的意义,从而打动他们,能够让他们留下来。
回到公司,林锐让李严莛自己安排工作,却把若华叫住了:“若华,你跟我来一下。”
两人到访谈室里面对面坐下。林锐说道:“你对这个月的工作有什么安排?”
若华明白他的意思,她是上个月唯一没有出单的,按照公司规定,这个月底之前再没有出单,就要下号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