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感动大元朝的一幕

葬元 武猎 1888 字 1个月前

至元十七年冬月二十七,宁海州城东的一处山坳,出现了感动大元朝的一幕。

流民们不但吃上了香喷喷的白米粥,而且从达鲁花赤,知州,到县令,前仆后继的来送温暖。

这些官吏,对流民们说起好话来也一套一套的,感动的很多流民都以为,这州中的官人都是好官,唯独乡村里面的保长甲主才是坏银。

当然,他们最感激的,还是镇守官人李洛。因为,大家都知道,对流民们好,都是李大官人的主意。

李大官人之所以对他们好,是因为他浑家李夫人是他们的同乡,齐鲁大嫚。

不光有粥喝,官府还送来了木料,让他们搭建临时存身的窝棚,送来了木柴和冬衣,给他们取暖。

流民除了鲁大爷这一股,还有其他五股,足足五六千人。

虽然流民们没有武器装备,又是乌合之众,但毕竟人数太多。李洛等官员为了以防流民闹事,秘调了水师四百兵,加上州衙衙兵,县衙巡捕衙役,以及李洛等人的亲卫,护卫,家丁,还有城中青壮,纠集了近两千武装力量,以防万一。

崔秀宁派到流民中的特务,也时刻关注流民的动静,一旦出现有人煽动流民作乱的苗头,立刻汇报预警,防患于未然。

仅仅过了一天,流民中就有传闻了。说是李夫人求了李大官人,这赈济流民也不是长久之计,让李大官人找个好地方,让大家有地种,有衣穿,还不用缴纳很多税。

李大官人拗不过李夫人,他想啊想啊,终于想起东边出海不到两百里的地方有一个岛,足有几个县那么大,上面都是没开恳的荒地,而且没有官府管着,简直是世外桃源。

但是,李大官人还没有答应。毕竟流民太多,要把他们送到那个世外桃源,就需要很多船。

这些消息流传的很快,不但五六千流民知道了,其他地方的流民也知道了。

于是,接下来三天,源源不断有流民来宁海州的流民汇聚地,他们不但也想接受赈济,也抱着期待。

到冬月三十,流民已经汇集了好几万人。

李洛早有准备,不但官仓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到汇集地,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而且还动员官吏安抚流民情绪,临时委任鲁大爷等几十个流民头领为村长,先把流民头领笼络起来,让他们各自管理自己的流民队伍。

这样,就尽可能的防范流民因为人数太多失控。

但流民人数太多了,而且还在不断汇集,潜藏在不同流民队伍中的特务,也不断传回消息。从他们传回的消息看,流民虽然有点躁动,但还没有出现煽动流民作乱的野心分子。

等到冬月三十一日,一天就来了二三十股流民。整个流民汇集地,超过了七万人!

方圆数里地的范围内,到处都是流民的窝棚,到处都是粥棚,以及用来取暖的火堆。那情形,极其壮观。

官吏们当然是狡猾的,既然早有准备,怎么可能让流民有聚众闹事的机会?所以,流民区被规划为几十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各自管各自,相互之间并不混杂。

等到腊月一日,开始下大雪了。可是仍然有流民冒雪前来。至此,整个流民区达到近八万人!流民不光有宁海州人,还有莱州人,登州人。

这么多人的赈济和管理,逼得整个州衙和县衙的人员都被组织动员,在李洛的指挥下,紧张有序、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起来。

倘若没有整个宁海官府的力量,这么多流民,李洛根本无法管控照应过来,他不但哄骗了整个宁海官场,还利用官位职权把整个官府变成了工具。

而流民中的传言,在特察局特务的大肆渲染下,也愈演愈烈,短短几天就形成了一股强大“民意”。

他们要去海外的世外桃源!

李大官人不是还没有决定么?那就求他,求他答应!

紧接着,又开始有消息传出,说李大官人答应李夫人了,决定调集船队,送大家去两百里外的海岛,去那个没有苛捐杂税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