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基本环节(3)

如狐、狼、吸血蝙蝠等传播狂犬病;鼠类传播沙门菌病;野鸭传播鸭瘟等。

另一类是本身对该病原体无易感性,但可机械的传播疾病,

如乌鸦啄食炭疽患病动物尸体后随粪便排出炭杆菌的芽胞;鼠类可机械地传播猪瘟和口蹄疫等。

人类:

饲养人员、兽医、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等如不注意遵守防疫卫生制度,消毒不严格,可将头部、手、衣服、鞋底及携带的物品或工具上污染的病原体传播给健康动物。

人也可成为某些人兽共患病(如口蹄疫、结核病等)的传染源,因此传染病患者不允许管理动物。

人土授精用的精液、胚胎移植用的卵胚以及注射用的各类血液制品等引起的传染病传播也属于水平传播的范畴。

病原体侵入易感动物的途径很多,而且以多种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注意区分。

前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必须通过的场所、路径,它包括了传播媒介,是具体的、客观的、特指的和物化的;

后者(传播方式)是指病原体通过各种传播路径进入动物机体时所采取的形式,如直接和间接、横向和纵向、水平和垂直、机械性和生物性等,它是抽象化的、人们主观归纳的、泛指的和非物化的。

但两者同时又有密切联系,因为无论哪种传播方式都要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表现出来,

例如垂直传播需要卵子、精子、胎盘和产道等途径才能实现,

而水平传播则可以通过除此以外的所有其他途径来实现;

所有的间接传播方式都是以传播媒介为载体的,都需要传播媒介的参与。

在描述传播时往往把方式和途径联合使用,例如可以说:

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媒介)经呼吸道(途径)间接(方式)传播的。

(三)动物群体的易感性

1.易感性和易感动物

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称易感性。

有易感性的动物称易感动物。

易感性是抵抗力的反面,指动物对于某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

动物群体的易感性是指一个动物群体作为整体对某种病原体的易感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