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在动物体内外均能形成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一端,偶尔有卵圆形或次端生者,横径显着大于菌体,而使芽孢体呈鼓槌状。
④革兰阳性,培养 24h 以后常常出现阴性染色者。
1.2 培养特性
①此菌为严格厌氧菌,接触氧后很快死亡
②最适生长温度为 37℃,在 37℃和 45℃生长微弱或不生长
③最适 pH 7.0~7.5
④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即能生长。在血琼眼平板上生长,可形成直径 4~6mm 的菌落,常常伴有狭窄的溶血环。
⑤生长表现
(1)在一般琼脂表面不易获得单个菌落,尤其是在培养基湿润的情况下,扩散或薄膜状覆盖整个平板表面,边缘呈卷曲细丝状,用高浓度琼脂可抑制其扩散生长。
(2)在厌氧肉肝汤、庖肉培养基和 PYG 肉汤中,轻微浑浊生长,有细颗粒状或黏稠状沉淀,肉渣部分消化且微变黑,产气并散发特殊臭味。
2.致病性
2.1 致病条件
①造成此病发生的创伤必须具有厌氧环境。
②当创伤内发生组织坏死时,坏死组织能吸引游离氧而形成良好的厌氧环境。
③其他需氧菌的混合感染,也有利于厌氧形成。
2.2 致病因子(被钉子钉到→打抗毒素)
①此菌产生两种毒素
(1)破伤风痉挛毒素:毒力非常强,是蛋白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大亚单位结合细胞受体,小亚单位发挥毒性作用,可引起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和骨骼肌痉挛。
(2)破伤风溶血素: 不耐热,对氧敏感,可溶解马及家兔红细胞,其作用可被相应抗体血清中和,与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无关。
②破伤风梭菌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用它制成类毒素,能产生坚强的免疫,非常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③在自然情况下,本菌可感染很多动物
马属动物的易感性最高
其次是牛、羊、猪、犬、猫间或发病
禽类和冷血动物不敏感
④幼龄动物比成年动物更敏感。实验动物中家兔小鼠、大鼠、豚鼠和猴对破伤风痉挛毒素易感。
⑤人易感
3.微生物学诊断
①破伤风临床症状特征,一般不需微生物学诊断。
②如有特殊需要,可采取进行毒素检查,其方法为小鼠尾根皮下注射 0.5~1.0ml 观察 24h,是否出现尾部和腿强直或全身肌肉痉挛等症状,且不久死亡。
③进一步还可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毒素保护试验。
4.免疫防治
①主动免疫预防可用明矾沉淀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 1 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 1 年。若第 2 年再注射 1 次,则免疫力可持续 4 年。
②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用于紧急预防(例如发生严重创伤时或进行大手术之前)及破伤风治疗,效果不错。此被动免疫力产生迅速,但仅能维持 14~2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