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位呢,是不是和朱将军一样的心思?”
何必任三人齐刷刷地起身致礼,说:
“末将都听赵大人号令!”
“好,既然诸位都信得过本官,本官也和你们再透露一个消息,因为怕高笙书才不堪任,当朝恕亲王总理大臣几日前给本官发了密函,要求本官要对这个高笙书看着点,防止他借机排斥异己,扩大自己的势力。如此看来,恕亲王殿下真是有先见之明,原来丹宇大元帅在的时候,曾公开说过关于营官有吞吃空饷行为的,只要真心悔改,可以既往不咎。
“而这高笙书刚换了头衔,就要旧事重提,这分明就是他要培植亲信的手段。为了咱们大梁国的江山社稷,本官拼着老命也要和他好好论理一番,决不让他的阴谋得逞。”
看着几位眼神里似乎不甚坚决,赵友林又说:
“本官在和你们诸位说罢,那新来的秦公公也对高笙书的非横跋扈多有怨言。那日云州城法场,秦公公作为监斩官,本来要公开处决延误军粮交割的奸商。可是,高笙书竟然纵容他家的泼妇大闹法场,让秦公公好生没面子。而且,秦公公还同本官说过,此次他还奉了圣上的密旨,说高笙书若有不轨行为,他便可会同本官拿下高笙书。”
在高笙书打草惊蛇策略的威逼下,作恶多端,心中有鬼的赵友林慌不择路,准备通过政变的手段拿下高笙书,为了这场政变的合法性,他又编造了秦午术身上所谓的密旨。朱如宋听了颇为兴奋,说:
“秦公公身上竟还有密旨,这简直太及时了,本来咱们拿下高笙书,还需赵大人对众位将士费一番口舌,现在既然有了圣上的密旨,到时只要让秦公公对着众位将士宣读便是,谁还敢再有异议?”
“朱将军所言极是,只要咱们的人制住了高笙书,然后趁着秦公公宣读密旨之际,末将自会瞅准机会,一刀结果了这高笙书。到时只要大家说他企图顽抗,末将即使承担一些罪责,也在所不辞。”
茅初善赶紧对赵友林表忠心。赵友林大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