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作死小能手,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诸多大臣的一声声恭贺中,李恪晕乎乎的走出了太极殿。

到现在他还有点懵圈,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被封为了燕王。

倒不是说,他对这个称号不满意。

事实上,作为一个庶子,李恪从蜀王这个三四等王爵。

被封为燕王,这个二等王爵,还是感到比较高兴的。

因为从汉至明的亲王爵位,一般都来采用自春秋时期的国名。

传统意义上,以“秦、晋、齐、楚”这四个封号最为尊贵。

因为这四个爵位代表的国家,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对于这四个称号,作为李世民曾经的爵位之一的“秦王”。

这个爵位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肯定是不能随意封赏的。

不然不说太子李承乾会怎么想,就连那些官员和百姓也会想,陛下是不是有了易储的想法。

容易造成朝局不稳。

所以,肯定是轮不到李恪的。

至于晋这个称号,李恪用脚想也知道,肯定是给他的嫡子李治留着的。

这从李治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对于李世民的偏心,后世史书上早已记载的清清楚楚,被那些史学家点评的明明白白。

不然也不会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但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会教育孩子。

所以,李恪对此倒也见怪不怪。

虽然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不服气,明明他建立了这么多功劳,辛辛苦苦,出生入死。

这才博得一个二等公爵的称号。

为什么李治一出生就拥有了这一切。

但他转念一想他也就释然了,有些人,想尽一切办法前往罗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这是命运赋予的,无法强求。

他明白,自己与李治的命运本就不同,无需过多比较。

至于齐王这个称号,现在才贞观二年年末,距离李世民杀兄弑弟才不到三年的时间。

就算人的记忆会被直间遗忘,但也不会这么快。

齐王称号的上一任主人,还是李恪的四伯李元吉。

对于李世民来说,李元吉就是他和大哥李建成反目为仇的罪魁祸首。

他们兄弟之所以反目为仇,主要就是李元吉从中挑拨的结果。

李建成作为太子,是李渊法定上的接班人,也就是说,李渊的接班人首先是太子李建成,若李建成担不住,其次还有李世民。

在继承权的确立上,压根就没有齐王李元吉什么事。作为嫡四子的他,虽然也有候选资格,但排在最末。

但不要认为李元吉年纪最小,就小瞧了他。

该有的八百个心眼子,他一个不少。

先是看功劳比不过李世民,就到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的战功,称他心怀不轨,意图篡位。

他巧妙地利用李渊对李世民功高盖主的担忧,不断地在李渊耳边吹风,使李渊对李世民的信任逐渐动摇,成功为了争功当上了统兵元帅。

最后因为能力问题,惨遭失败。

然后又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争权夺利的时候,选择了李建成这一边,并在李建成的面前说李世民心怀不轨,枉络天下英雄,欲争太子之位。

李建成本就忌惮李世民,加上李渊一直对李世民进行封赏,早就心慌意乱,中了李元吉一石二鸟之计。

在齐王李元吉的煽动下,遂对李世民进行一系列打击,若非李世民手底下的谋士和武将足够得力,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这一下,直接就把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逼到了绝路上。

不得不发动玄武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齐王李元吉给了李世民杀死太子大哥李建成和他的借口。

当然,若说李世民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也太假了。

正因为齐王李元吉的心怀不轨和挑拨离间。

想来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却没有想到把自己给直接玩死了。

所以,齐王这个称号,李世民肯定一时半会,是不会轻易再封赏给他人的。

这个称号背后所承载的复杂情感和血腥记忆,使得李世民对它保持着一种敬畏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