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雄狮战车和装甲师

大汉动力集团……

(原红山机械下属公司)

粗黑的大字,刻在门头上,而在这栋大楼的后面,就是一间间通体用红漆刷就的粉墙。

这种粉墙实际是不符合汉国大多数厂房的惯例的,因为按照汉国大多数厂房,都是白漆,好一点的,为了好看用蓝漆,但像大汉动力这样用粉墙的实际很少。

实际上这和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关,该公司最早其实不是生产动力机械的,而是生产女士自行车套件的,自然而然,也就从企业设计上,更贴合于女性。

而到了现在,哪怕这家公司进行了两次拆分,但依旧保留这种独特的设计审美。

比如大汉动力公司的内燃机外壳,多数都是彩色,虽然被人不断的吐槽,但在如今刻板的汉国工业市场,这样前卫的外形设计,实际是迎合了龙武元年成长起来的“四零后”。

这帮在汉国出生,经历汉国发展的年轻人,对于那些“死板”的老头,充满了不屑,所以在目前的汉国大多数科技界,虽然表面上看,依旧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但其实真正干事的还是那些年轻人。

而作为一家经过几次重组的科技公司,大汉动力,基本上全是年轻人,哪怕是它原来的大哥红山机械,都很难在年轻化上和该公司对标。

也因为如此,大汉动力也得到了一个“少壮派”的称号。

作为一个少壮派,自然不是只有少,更有壮,目前汉国多款世面上使用的内燃机,都是大汉动力的杰作,其中的佼佼者,已经为独角兽二型车,提供军用发动机。

而如果说独角兽是大汉动力和军方结缘的开始,那么最新型号的“狂鲨动力柴油发动机”,就成了大汉动力真正腾飞的开始。

作为雄狮战车的动力提供发动机,在汉军的标准中,在审核的时候,就用了当时最严的标准,当时参选的公司很多,甚至有大汉动力的老上司红山机械,但在这其中,只有大汉动力笑到了最后。

而大汉动力能够从一家生产女士自行车套件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

可能就像大汉动力现任总经理余峰峻所说:“我们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第二,意味着失败!!”

…………

“嗡嗡……”

看着台上的发动机,作为即将要送到战车组装工厂的核心动力,发动机的调教,一直是整个雄狮计划中的重中之重,甚至用“未来”来形容,也不足奇怪。

看着工程师不断的将新生产出来的发动机进行调教测据,作为雄狮计划的军方代表,董子秦看的非常仔细,看了半天才对身旁的总经理余峰峻开口:

“余经理,这台发动机月产多少??”

余峰峻虽然说话很狂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理科生,听到董子秦询问产量,甚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人去拿上次的数据本。

当数据本拿来之后,他才回答:“董将军,根据我们上個月的初步生产数据,以及对生产线的调整,这个月如果开足马力生产,大概是每天二十台的样子,按每个月三十天来算,也就是六百台狂鲨发动机……”

“当然,按照我们对雄狮战车的数据统计,这六百台发动机,只能安置在三百辆雄狮战车上,因为要留一台作为战时的备用……”

余峰峻说的不紧不慢,基本上把能说的数据,全都说了出来,至于那些不说出来的,自然就是董子秦不懂的那些。

“三百辆……”

董子秦嘴里念叨着这个看起来有些小的数字,如果他没有记错,组装厂的数据是五百辆的月产能,这多出的两百辆产能,就会出现浪费,按照他对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了解,这部分产能成本势必要加在其他三百辆上,虽然加的不是太多,但要是每个月都是如此,那这其中的差价,可就是真成“悬崖”了。

“能不能提升到一千二百台??”

董子秦皱着眉头询问这位看起来很老实的余经理。

而对面的余峰峻听到这话,没有立马回答,而是找人计算起来。

董子秦看着画在纸上的公式,以及那些什么产业数据,看了半天,也没有看明白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算了好半天,余峰峻才给出了一个“第二个月提升到八百台,第三个月一千二百台”的回答。

“三个月??”

“这么晚??”

董子秦听到要三个月后,整个人都都变了,很显然,这不符合陆军计划,在陆军打计划中,第二个月的战车产能,就要拉到至少八百辆以上,要是真的按照这个数据,得到第四个月才能满足战车对于发动机的要求。

“还能再快吗??”

“现在战事已经不能再拖了,你是知道的,前线现在很紧张,每时每刻都在死人!!”

董子秦说的时候,眼神闪过一丝不忍,作为高级别将领,他是能够拿到最新死亡数据的。

而整个五大湖战争,以及早期的密西西比河战争,打到现在,总计阵亡士兵十五万人,虽然多数是藩军,真正的汉军只有不到五万人,但在这个汉国完全占据主动的情况下,损失这么多士兵,何尝不是一种没有必要损失,甚至可以说“罪责”。

“除非,除非开一条新生产线,并且做一套新的配套工厂,要不然以我们目前弹药速度,基本不可能满足陆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