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指南针与牵星术

经过漫长的演变,磁勺变成了磁针。

到了北宋时期,古人将钢针在天然磁石上沿一个方向摩擦,使钢针内部原本杂乱排列的磁性结构在磁场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规则排列,从而使钢针具有磁性。

有了磁针也要有相应的使用办法。

宋朝人为了减少摩擦力,将磁针穿在灯心草悬浮于水中,以此达到更为精准的指向作用。

后来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做改良。

将磁针套在固定的轴上并装入密封容器中,在容器中装填煤油、酒精等比水密度更小的液体作为悬浮液。

既能提供浮力支撑,又能减少磁针与容器壁或其他部件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力,保证磁针的灵活转动。

如此一个便于携带又不受环境限制的指南针便诞生了。

正是因为指南针的出现,让人类远洋航海变成可能,在军事行动和地理探索中也提供了极大方便。

更重要的是,指南针的应用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和认识。

因指南针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的重要影响,也让其被列为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对于吃水较浅的小型船只进行沿海航行来说,有指南针指明大致方向或许就够了。

但是靠近陆地航行是很容易触礁的,尤其是像宝船那样的巨大舰船吃水更深,更容易触礁。

如果要穿越广袤无垠的海洋进行远洋航行,探索散布各处的海岛甚至是新大陆,只靠指南针还不够。

因为只有大致方向,却无法得知自己所在位置的话,很容易就会错过目标地点。

且长时间、长距离的航海过程中,指南针容易受到地理环境带来的地磁变化,产生误差,且随着航行距离增加,误差会不断积累。

如若脱离了沿海航行,又偏航太久,很容易就会在大海中迷失。

在资源彻底消耗殆尽之前仍无法靠岸,最终便是葬身大海,或者成为一艘游荡在海上的无人幽灵船的结果。

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的古人们摸索出了一套依靠观测星辰位置与高度,来判断自身所处位置的技术。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当观测者站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理位置时,其视线方向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