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从广西玉林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功能材料专家吴以成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469 字 14天前

他可以组织团队开展前沿的材料研究项目,搭建更好的科研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这种管理角色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能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思考问题,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整体进步,这对他个人学术地位的提升和当选院士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期间,吴以成院士引领团队开展的研究工作更加接近学科前沿,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他在系主任岗位上所做出的贡献,如科研团队建设、科研项目推进等,进一步彰显了他在材料领域的领导才能和学术影响力,为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选院士后,吴以成院士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他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能够在不同的学术机构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他可以将自己的科研理念和经验传播到更多的科研团队中,同时也能够吸收其他团队的优秀成果,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

2017年全职受聘天津理工大学担任教授,这一跨机构的工作安排有助于推动不同地区材料科学的发展。

他可以将自己的学术资源和研究经验带到新的环境中,促进当地材料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同时,他也能从新的工作环境中获取新的灵感,继续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巩固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院士科研之路

吴以成院士是我国着名的功能材料专家,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和发展工作。

吴以成院士与合作者一起发明了lib3o5(简称lbo)、csb3o5(简称cbo)、la2cab10o19(简称lcb)等多种非线性光学晶体。

其中,lbo晶体是最适合高平均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的二、三倍频晶体,被美国《激光与光电子学》杂志评为1989年度国际十大激光高技术最佳产品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激光技术领域。

小主,

吴以成院士系统地开展了晶体生长技术研究,攻克了相关晶体生长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高质量晶体的可控制备。

吴以成院士深入研究了这些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如倍频效应、相位匹配特性等,为其在激光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吴以成院士揭示了晶体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晶体结构的设计和调控,实现了对非线性光学性能的优化。

吴以成院士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吴以成院士着作有《非线性光学晶体:一份完整的总结》等。

先后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包含nature mun.5篇、j.am.chem.soc.21篇、angew.chem.18篇和adv.mater.14篇在内的sci论文300多篇。

科研之路解码

吴以成院士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他当选院士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成果本身方面,他发明的多种非线性光学晶体,如LBO、CBO等晶体,这些晶体材料成果在激光技术等领域应用广泛。

其中LBO晶体还被评为国际十大激光高技术最佳产品之一,这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国际认可度。

在学术贡献角度,他对晶体生长技术、非线性光学特性、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系统性强。

他攻克晶体生长难题实现高质量制备,为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还揭示内在联系以优化性能,为新型材料研发提供指导原则,这些学术成就使他在材料科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从学术传播角度,吴以成着作等身,发表众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包括在《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等顶级期刊发表大量论文,被引用次数超次,通讯作者H因子达66,这展现了他在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力。

以上这些成果综合起来,为他当选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记

吴以成院士成长历程各阶段,对其成为院士影响深远。

他出生于广西玉林,当地浓厚文化氛围及人们坚韧性格,为他注入追求知识、持之以恒的精神底色。

求学时,在中国科大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系统学习,他从本科地球化学跨学科奠基,到硕士无机化学专业深化、博士物理化学前沿探索,积累深厚知识,塑造严谨科研思维。

从业路上,在贵阳耐火材料厂十年,让他有了扎实工程实践与应用导向思维;在中国科大任教科研并进,让他积累成果、提升声誉;在中科院理化所管理岗位,他统筹资源、引领前沿。

科研中,吴以成发明多种关键晶体,攻克生长难题,发表了大量高影响力论文。

以上这些成就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