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唐寅对面的官员看到吏部官员的表情,忍不住抽了抽嘴角,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表情。
端坐在上首的魏王,却是脸色铁青了起来,恨恨的瞪了吏部官员一眼。
董尚书见状,清了清嗓子笑道。
“这次乡试,关系到恩科会试的举子,”
“想来诸位也都知道,陛下对这次恩科会试极为重视,不仅将名额增加到五百人,还下了明旨,让诸学子前来赴考,”
“本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这次恩科会试,将是前所未有的!”
此言一出,一众官员脸上都是带着兴奋之色。
就如董尚书所言,这次恩科会试的规模,估计是历来最大的。
一般科举会试,不仅名额少,有些学子,自认为才学还不够,就不会参加,亦或者,有特殊原因,不来参加的。
这次恩科,天佑皇帝却是早早的就放出风去,许多人都有了准备。
加上史上最大的录取名额,可以想见,陛下求才若渴。
这一届恩科,若是能考上,必然受到陛下的重视。
在座的官员中,能够有幸参与到这场大事中,自然激动不已。
角落里的唐寅闻言,却是撇了撇嘴。
天佑皇帝故意将恩科闹大,其实另有目的。
若是当这些人,知道了天佑皇帝给自己的任务,便是搅浑水的时候,还会不会如此激动?
首位上的董尚书,等众人情绪平静下来后,这才继续说道。
“这次派诸位主持乡试,也有考验之意,恩科会试,主考和副主考已经定下,同考官却还缺五人,”
“按照陛下的旨意,五名同考官,便从在座的诸位当中选出,希望诸位不要懈怠才是!”
董尚书的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顿时引起了一众官员的热议。
董尚书这才倒是没有阻止,而是面带笑容的看着众人议论纷纷。
恩科会试主考和两名副主考,早早的便定了下来,乃是董子舒,钱侍郎和王伯安。
但是同考官则只有唐寅一人是天佑皇帝早早定下的。
这也是在场官员对唐寅态度不友善的原因之一。
毕竟与会试考官相比,主持乡试虽然也能捞取政治资本,但是级别却是一个天一个地。
乡试只是举人,会试则是进士,一个是有当官的资格,一个必然为官,而且前途无量。
而且,新晋进士与考官的关系,从考中开始就已经绑定了,日后在官场上相见,他们也会尊敬的称呼主考为“座师”,称呼同考官“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