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功在当代

要想在北方推广这三种作物,就需要从南方引种,到北方试种、选育,等新作物适应北方的气候和水土后,再推广到各地。

这项工程,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看不到成绩来的,但是,这是关系到大明未来的大事,总得有人着手去做啊。”

徐光启想不通,三种新作物,怎么就关系到大明的未来了?但他不敢问啊,他研究番薯种植,更多的是出于兴趣,根本没考虑那么长远。

他只好惭愧地说:“下官……”

“不怪你,”张蔷温言道,“这些本该是户部的工作,不该你一个礼部右侍郎来管。

只是,实在是这些新作物,能救如今的大明,徐大人如能促成此事,那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伟大功绩啊。”

几句话,说得徐光启心头火热,士大夫哪个不想青史留名?如果这件事。真的如这位裕妃娘娘讲的那样伟大,他徐光启为什么要将这首倡之功,让给别人呢?

“……教训得是”说话不带称呼,让他十分别扭,又不得不说,“下官回去,理一个章程出来,再呈送陛下。”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走到种玉蜀黍的地块,张蔷抓起一把种子,对徐光启说:“这个玉蜀黍,本人称它为玉米,它全身是宝啊。

收的粮食就不说了,单说它的秸秆,带着甜味,可作牛羊的草料。”

“玉米?倒是恰当。”徐光启说着,便亲自下到地里,用手去比划那窝矩和行矩。

张蔷介绍道:“这玉米,试了两种种植方式,一种是单种玉米,行矩窄一些;另一种,是玉米和番薯套种,行矩宽一些。”

“套种?”徐光启感觉,他今日不是来指导生产的,是来学习的,他还没研究过将这两种作物套种呢。

“是的,玉米是高杆作物,番薯的藤蔓在地上生长,本人想试一试,把它们套种在一起,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能多收点粮食不是?”

徐光启测量了单种和套种的两种行矩,心想要回去做个记录,他更想看看它们种起来的样子,只是这是皇庄,他不便经常出入。

张蔷看出了他的心思,主动邀请道:“欢迎徐大人随时来指导生产,徐大人还可以带着学生来,把此地当做研究基地。

总结出一套番薯、土豆、玉米在北方地区的种植方法,为新作物的推广,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