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知道不是钱的事。我认真想过了,考大学,哪有这么容易的。我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学了这大半年,真不敢保证自己高中三年不滑坡。到时候,高中毕业考不上,还不是个待业青年。去读技校,至少工作有了。以后,觉得文凭不够,可以再进修的。自考、函大、电大,都可以的啊。”
如果说许欢这一年来,在家里的最大变化,就是他愿意跟父母耐心地沟通自己的想法了,这也是许清平对他越来越放心的原因。
许清平心知,儿子说的,的确是当时的实情。
那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考大学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况且,渝城市当时的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根本就不在同一条线上。就拿临江一中来说,好歹也是市重点高中,但每年大学录取率,也还不到两成。
很多人为了考上大学,只能复读了又复读。董小川当时考个师范,不过是个大专文凭,还复读了两年才考上,所以,董小川对自己那份工作,非常珍惜。
当时渝城许多人初中毕业后,首选是中专、中师,中专读出来,基本就是事业编制了,就算进厂,也是坐办公室的。以至于那时的中专分数线,比重点高中还要高。
其次,才是重点高中。再次就是技校,当时的技校都是包分配的,毕业就进厂当工人。最后一批,才是非重点高中和职高。
许清平听许欢说得这么透彻,知道他是认真考虑过了,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一旦想定了的事,那就不是他夫妻俩这么容易改变的。
于是,他只好说道:“行吧,我们尊重你的选择,这毕竟是你自己要走的路。但是你记住了,别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来做这样的选择。反正,一中的建校费,我们会给你备在那儿。现在,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你要是改变主意,也还来得及。”
许欢感激地看了父母一眼:“爸!妈!你们放心,不管我在哪儿读书,我都会争气的。你们不是说过吗,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
万欣闻言就欣慰地笑道:“是,我们知道的,你奶奶不早就说了,我们小欢,以后那是要做大事情的。”
跟父母沟通好了自己的前程问题,许欢整个人彻底放松了下来。
开始,许欢在考虑自己到底怎么选择的时候,也考虑过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这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