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随着列强瓜分世界的热潮,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国家,不可避免的在扩张中不断的发生着冲突。
十九世纪的英国,是这个平行世界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列强中,在大清拥最多利益的国家。
若法国与大清开战,英国人是不会支持的,这将使得法国在行动上变得非常被动。
因此,在此时仍略显保守的茹费理认为,既然全面战争的结果难料,就该继续尝试外交上的努力。
大清与法国的谈判,主要是由李鸿章操办的。
尽管朝中主战呼声甚高,但李中堂仍然坚定的希望走和平路线。
而且在“甲申易枢”之后,朝中的新枢臣们,也没有能力解决眼下的危机。与法方和谈的重任,只能落在李大人的身上。
而谈判的过程却一波三折,又十分具有戏剧性。
李鸿章最初几轮的对手,先后是法国驻清公使德里固,和后来的临时公使谢满禄。
但由于法方漫天要价,导致了这些会谈最终都无疾而终。
李鸿章虽然主和,但面对苛刻的条件,也只能退避三舍。手握兵权,却力主和谈,已让他在朝中备受责难,怎敢再有逾越。
即便如此,京中仍有主战的清流言官激昂上奏,参李鸿章“骄横奸恣,罪恶昭彰”,说他有六条可杀之罪,要求对他“明正典刑”。
眼看着和谈之路就要走死,谁料阴差阳错,又突然出现了转机。
福禄诺,法国驻于远东的“窝尔达”号巡洋舰的舰长。他还有两个特殊的身份,李鸿章的旧识,茹费理的好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福禄诺与李鸿章取得上了联系。并且向李中堂转达了,茹费理政府期望和平的讯息,以及一系列解决办法。
李鸿章将此认作是实现和平的天赐良机,应当把握住,并且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于是邀福禄诺来天津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