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舷的唯一装甲防护,是位于前后主炮之间,从中甲板延伸至水线以下的主装甲带,其水线处的最大装甲厚度为70毫米,水线以下为50毫米。
水平防御采用平甲式单层装甲甲板,装甲最厚处为35毫米。
主炮塔的装甲最大厚度为35毫米,指挥塔装甲的最厚处为85毫米,舰员编制502人。
由于体型有限,舰体水下部分的防护,主要依靠主装甲带在水下的延伸部,和舰体舭部的隔舱结构,以及优化设计的双层底和水密分区。
在火力配置上,“长沙II”级以八门1916年型50倍径152毫米炮为主炮,沿舰体中轴线安放于前后背负式摆放的四座双联装炮塔内。
防空武器为八门单装1920年型40倍径76毫米高射炮,两舷则各装有一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舰体舯部搭载有一架水上飞机,并装有一部弹射器和回收用的吊车。
国防军海军发展“长沙II”级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替换四艘1913年服役的“琼山”级,以图在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还能继续维持二十八艘的二等巡洋舰规模。
基于同样的理由,在随后的1925年4月至1927年9月间又建造了四艘新舰,用以替换四艘1914年间入役的“成都”级。
这四舰的建造任务,依旧被平均分配给了雷州和胶州两家海军造船厂,各舰分别为“武昌II”号、“济南II”号、“福州II”号和“桂林II”号。
“武昌II”级二等巡洋舰的平均造价为455.4万华元,其整体上基本延续了“长沙II”级的设计,只是在局部细节上有所调整,算是“长沙II”级的改进型。
外观上最大的不同,便首次采用了方形舰艉的设计。
相较于传统的巡洋舰艉,方形艉因为能够降低航行中的能量损失,并有利于改善阻力性能,所以更适合高速航行。
“武昌II”级的舰体全长为162米,宽15米,长宽比较“长沙II”级更大,吃水4.6米,标准排水量5,070吨,每舰编有505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