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朝堂上,铁勒使者慷慨陈词,指责唐朝背弃盟约,公然出兵与铁勒对抗,对铁勒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尽管大唐朝廷内部对此事态度不一,但铁勒的强硬姿态无疑在大唐的官员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使得大唐在处理与铁勒关系时不得不更加谨慎。
在构建联盟方面,乙失夷男可汗凭借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外交手腕,成功拉拢了多个周边部落。
这些部落或出于对铁勒实力的认可,或是对唐朝的不满,纷纷表示愿意加入铁勒的联盟,共同对抗潜在的威胁。
这一系列的联盟行动,不仅增强了铁勒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防御体系,使得任何试图侵犯铁勒或其盟友的势力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然而,韦羽并未坐以待毙。
他深知,仅凭徐库勒一己之力难以与铁勒及其盟友长期抗衡,因此,他加强了与漠南其他中立部落的沟通与合作,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广泛的和平联盟。
韦羽还利用其在军事上的胜利,加强了对徐库勒内部的建设,提升防御工事,训练士兵,确保在即将到来的冲突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场复杂多变的博弈中,漠南的局势如同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铁勒与徐库勒之间的仇恨如同烈火,一旦点燃便难以熄灭。
而大唐则如同一位深思熟虑的棋手,每一步都需谨慎权衡,以免陷入不必要的战争泥潭。
就在韦羽在加强徐库勒的军事训练之时,一道圣旨将其诏回长安。
要他对介入徐库勒与铁勒冲突事宜做出解释,并且对此事对其问责。
韦羽接到诏书时,正站在徐库勒的一个山坡上,眺望着远方铁勒部的动向。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铠甲上,映出坚毅而复杂的神色。
他深知,这道旨意不仅仅是问责,更是大唐内部对于这场边疆纷争态度的体现。
回到长安的路上,韦羽心中五味杂陈。
他一方面为能有机会直接向皇帝陈述利害关系、争取理解与支持而感到一丝希望。
另一方面,他也忧虑于朝中可能存在的反对声音,以及这趟回京可能给他个人带来的不确定后果。
抵达长安后,韦羽没有片刻耽搁,即刻入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