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造化之力在空中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并逐渐开始凝聚成形,逐渐形成一座宏伟壮观的星图。
月落星稀天欲明,东方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
随着一颗颗星辰的不断映照在星图之上,星图化成了一个缩小版的银河系。
初升的朝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如同利剑一般刺破云层,洒落在星图之上。刹那间,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原本平静的星图突然剧烈颤抖起来,紧接着,从太阳之中喷涌出更为浩瀚的造化之力,这些力量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疯狂地注入到星图当中。
随着最后一丝来自太阳的造化之力融入星图,整个银河系中的所有星辰都已准确归位。至此,这幅星图终于大功告成!
就在星图完成的瞬间,它的表面缓缓浮现出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天书》——星图。
华夏守护之灵见状毫不迟疑,他迅速调动起剩余的造化之力,在“天书”星图之后又添加了三个字的注解:《天文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完成注解后的“天文经”忽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光芒收敛后,化作一本与之前的《人文经》一模一样的典籍。
这本新生成的《天文经》自动飞到华夏守护之灵身旁,然后紧紧跟随其后,一同没入了夏先衍的识海之中。
最终,《天文经》稳稳地停靠在《人文经》旁边,二者交相辉映,共同散发着奇异的光辉。
华夏守护之灵离去后,禁制随之自动解除。夏先衍旋即心神沉入识海,向守护之灵询问一番后,打开了《天文经》。
他在其中能够打开的页面看到了,之前修行的《斗极心经》,而在这部修行功法之后,还出现了另一部修行功法 ——《南斗心经》。
至此,他对之前小境界的划分彻底断了念想。一部功法一种划分方式,着实令人备受折磨。
这一整晚,众人虽未曾入眠,一直沉浸在修行之中,但星图形成的余韵流入众人身体,使得他们丝毫感觉不到疲惫。
守护在圜丘周围的武警战士更是获得了最大的益处,他们全都觉醒了灵觉。
朝阳升起,夏先衍带着众人去了地坛灵源之地。
燕京地坛位于燕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侧的地坛公园内,又称方泽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 “皇地只神” 的场所,也是华夏现存良好的最大祭地之。
地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 1530 年),次年 5 月明世宗亲祀皇地只于方泽坛,举行首次祭祀大典。
乾隆十四年(公元 1749 年)5 月,乾隆皇帝下令大规模修整地坛,将皇只室以及方泽坛围墙绿琉璃瓦顶改为黄瓦、方泽坛面黄琉璃砖改为白色墁石,竣工后其形制为后人所遵照。
其平面为正方形,坐南朝北,墁石按六八阴数铺成,中心坛台分为上下两层,周围有泽渠,外围有坛壝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
建筑中最突出的是 “正方形” 几何母题的运用,体现了 “天圆地方” 等传统思想,在空间节奏与透视处理上也较为成功,通过巧妙的设计加强了建筑的气魄和透视效果。
皇只室,始建于明嘉靖九年,与方泽坛相邻,位于其南端。
主殿为五开间歇山建筑,黄琉璃瓦,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无前后廊,外檐彩画新作,内檐为乾隆时期的双凤枋心的和玺彩画。
这里是明清两代供奉皇地只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之所,承载着皇帝的宗教信仰和尊崇天地祖先的儒家文化
地坛的建筑和布局遵循了华夏古代 “天圆地方”“天南地北”“天青地黄”“乾坤” 等理念,融合了方位、阴阳和布局观念以及声学、力学、美学等建筑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