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小太监冯敬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顺风顺水,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

这一年当中,在上司的多次催促下,冯敬只上缴了区区税银三千五百两,这引起顶头上司瞿成的极大不满。随即,一纸文书,把他召来桂林府,打算狠狠地收拾他一顿。

哪知冯敬和见到瞿成,二话不说,俯身便拜,磕完几个头之后,起身,直接从怀中掏出一叠银票,双手递到瞿成面前。

然后便是一句:“敬和无能,这两千两是孝敬给您的!”

来到广西,瞿成这一年,见过的人、经过的事也不少,可被冯敬和这般,二话不说,直接掏银票的举动,吓了一跳。

原本准备了一肚子训斥的话,面对着眼前的那一叠银票,瞿成的嘴唇抖了好一会儿,最终只说了一句:“敬和懂事了!”

就这样,本该一场劈头盖脸的训斥,在两千两银票面前,瞬时,消弭于无形。

其实,谁也不知道,上缴的三千五百两税银,加上给瞿成的两千两,这些不及冯敬和这一年搜刮总数的三成。

所以,就算把真相公之于众,任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人,能有如此心机。

更令世人想象不到的是,趁着过年返回京师,冯敬和回到宫中,花了足足半个月时间,终于逮着机会,在司礼监太监马荣面前,重演了一遍他对付瞿成的戏码。

纵使马荣这种宫中大太监,面对冯敬和双手奉上的银票,也不免有些错愕,他错愕的是,没料到冯敬和小小年纪便深谙攀附之术。

可,错愕归错愕,看到眼前的银票,再想一想,其他出任矿监的太监回到宫中,哪一个不是在自己面前装出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

有那些太监做对比,眼下冯敬和递过来的银票,在马荣心中立刻幻化成了“知恩图报”几个字,使得他对这个小太监的好感大增。

有了这两次的成功,冯敬和信心大增。

在回到宫中的两个月时间里,他用这种简单且粗暴的方法,见到了宫中大大小小十几个有权势的太监。

在大撒银票巴结大太监的同时,冯敬和也不忘对他心目中一些“有潜力”的同僚,施以十两到一百两不等的小恩小惠。

两个月后,他再次出宫,踏上返回广西的路程时,去年一年,在广西搜刮到的两万余两银子,所剩已经不足三千两。

即便如此,冯敬和依旧开心,因为他知道,那些送出去的银子,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在宫中的地位。

这一趟回宫之后,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在别人眼里可有可无的宦官小侍童、惜薪司里的小太监。退一万步来说,宫中过得苦哈哈的太监还是大多数,谁会不喜欢大撒银票的散财童子?

并且,那些银子所产生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发酵,还会增强,谁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从中受益。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熟”,这句话用来形容冯敬和再贴切不过。

从小进宫,整日里混在宦官当中,身处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逼着他快速成长。

过完年,回到桂林府,见过瞿成,冯敬和不但奉上了从京师带来的点心,顺便又以贺岁之名拿出了一千两银票。

这一次,瞿成不再惊讶,不动声色的把点心、银票收下。

闲聊几句之后,本想再多奉承几句的冯敬和,没料到瞿成便端茶示意送客。

瞿成的这番举动,令冯敬和大惑不解,心中还在思量,难道是瞿成嫌自己的一千两银票太少?

谁知,就在瞿成罕见的把他送到客厅门口时,轻描淡写的对他说道:“敬和啊,此番南下,我把思恩府(今广西南宁武鸣区、马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思明府(今广西凭祥市、宁明县、龙州县)一并交由你,布政司的文书随后会发到两府,望敬和再接再厉!”

听闻瞿成的话,冯敬和先是一愣,然后,不顾门槛,倒身就要跪拜,却被瞿成一把扶起。

“敬和一定不负皇恩,更不负瞿叔的恩情,多征矿税!”说罢,冯敬和长揖到地。甚至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他连对瞿成的称呼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