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你来我往的一番拉扯,最终在龙港拿下了一块总占地3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
双方的目的都已达成,两人握手言欢。
此时深城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一平方米的工业用地为300——1000块。
陆兴华父子最终以450块成交,30万平方米就是1.35个亿。
当然,这也不是一次性付清,第一次先要支付3500万,剩下的一个亿一年支付5000万,两年付清,当然利息不能少。
以国内的基建速度,半年时间就可以将厂房建设起来,这段时间刚好可以寻找设备供应商及生产原料等。
对于锂电行业,陆千阳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是前世自己待了十多年的行业。
目前电动汽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以现阶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做出来的电池一致性较差,不具备商业价值。
陆千阳准备先生产手机和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用的电池,等到合适的时机再生产动力电池,当然,研发倒是可以同步进行。
两个公司,一个生产电池,一个做代工,刚好可以把自己生产的电池用在代工生产的手机、笔记本等上面,完美闭环。
中间少了运输成本,价格肯定比其他厂商有优势,不过前提是电池的质量不能太差,否则再便宜也不会有人买单。
这正是陆千阳最不担心的地方,前世陆千阳重生前,手机电池的容量都已经达到五六千毫安时,反观现阶段的电池,只有可怜的一千多,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恰好陆千阳就知道一个配方,尽管只有3000左右的容量,但对比现在的也是绰绰有余。
陆千阳也不会一出牌就是王炸,只会先生产出容量2000左右的电池。
毕竟领先别人半步,可以说是天才,领先一步那就是疯子了。
原先的利益既得者,肯定不会允许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这个时间段的设备基本是半自动,一台小型的机器,一两万就可以拿下。
陆千阳规划先搞一期建日产量30万左右的厂房,后面再根据情况扩产。
目前设备的效率大概是,一台设备白夜班加起来的产量是5000左右,需要的设备就是60台。
当然,这是装配后面的设备数量,前端和注液设备并不需要这么多。
前端设备一台一天可以生产5万产量,只需要六台就可以满足需求,每一台的价格大概在30到50万左右。
整个电池的生产有十几个工序,也就是说设备成本一共需要花费大约二千五百万。
前世陆千阳做的就是这一行,设备采购的事情陆兴华就让他来负责。
陆千阳也不负众望,办得相当漂亮,原本计划两个月内签订技术合同,只用了一个月半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