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杜正伦

谈话被尉迟大将军的禀报打断,听到布置在崤山的兵马,毕竟是一个皇子出行,皇帝多准备一手也没什么。

李承乾钓起一条鱼,看着巴掌大的草鱼,心里舒服了不少。

“这些年,朕在想,要是你们这些人都不在了,朕一个人该如何是好。”

柴绍望着湖面,道:“末将还在的。”

看着柴绍已经斑白的两鬓白发,李世民有些不忍,收回目光,望着远处又说起了当年。

许久不见的好兄弟之间,几天几夜都有说不完的话。

将空间留给父皇与姑丈,李承乾提着鱼篓带着自己的收获离开了太液池。

柴绍抬头看向这位太子远走的背影,他低声道:“太子殿下,有时的神色与秀宁又有几分相像。”

当初的事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他还留在过去。

李世民负手而立,仰头不语。

长安城内,因权万纪递上一道洛阳水情的奏疏,让中书省有了一次议论,而后便有了,吴王前往洛阳治水的决定。

吴王李恪出征的第三天,秋日里,晴朗天空下的长安城,阳光照在身上能够令人感觉到些许温暖。

在朝中任职常侍的杜正伦来到一处宅院内,他向这里的主人家行礼。

杜正伦是当年前隋科举时的秀才,当年的名声并不出众,只是在军中任职一个骑尉,再之后进入了秦府在文学馆任职。

这些年一路走来,现在人到中年,陛下登基之后,自己也从当年的文学馆编撰升迁到了兵部。

这间屋子的主人家是当下博陵崔氏的崔仁术家中。

杜正伦举止端正,即便是与对方不和睦,此番是受陛下之命来这里游说。

因博陵崔氏不同于别的地方的士族,他们是真正的世家,在中原博陵地界盘踞数百年的世家。

自东汉起,乃至新朝,当年的博陵一系也不乏高风亮节之辈,当年崔氏祖辈甚至与当初的张衡,马融交好。

只不过历朝历代的变迁之后,后人变了,情况也变了。

他们成了中原举足轻重的世家,成了盘踞一方的氏族,七姓十家之一。

哪怕现在,他们的势力已不如当年,残存的人脉与门生,乃至旁支在地方的影响力依旧不敢小觑。

有些人早就不在乎先祖家风,反正他们觉得他们依旧是一棵参天大树,树大根深,不断汲取着如今太平世道的养分,来恢复在战乱中受伤的自身。

崔仁术逗着眼前的蛐蛐道:“这关中真不好玩,我养的蛐蛐都死了。”

见杜正伦还站在眼前,崔仁术盖上陶罐的盖子,蛐蛐的叫声也被盖住了,他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道:“皇帝让你来的?”

杜正伦神色严肃,道:“正是,崔仁师何在?”

“兄长多半还需片刻时辰。”崔仁术站起身脚步有些虚浮,消瘦的脸庞眼窝深陷。

这具身体看起来,像是被长久的不良习性给耗光了气血,这张脸看起来也不好看。

杜正伦站在原地没有再说话,等着自己要见的人。

崔仁术绕着杜正伦走了一圈,他眼神打量着,低哑的嗓音道:“哟,皇帝给你们的官服看着还很不错。”

说罢,崔仁术眼神中带着玩味,伸手就要去碰对方的官服。

杜正伦伸手拿住对方的手腕。

崔仁术带着病态的笑容,道:“我就想碰碰伱的官服……”

“啊!”他话说到一半发出一声惨叫。

杜正伦将他的手腕一拧,沉声道:“别用你的手,碰我的官服。”

“哎呀……疼,疼死了。”崔仁术被拧得整个人低了下来,他哀嚎着道:“放手!放手!”

听到主人的喊叫声,四周的家仆纷纷围了上来。

杜正伦站在其中,听着耳边这个世家子弟的哀嚎声,立于一众家仆包围中,气势没有半分减弱,没有要放手的意思。

“崔仁师!你要是再不出来,你弟弟的手可就废了!”

话音落下,院子的后方走出一个中年人,他手里拿着一卷书脚步并不快。

来人正是崔仁师,四周的家仆纷纷看向这位真正的主人。

崔仁师抚着长须道:“族弟待客不周,老夫会管教他,还请放手吧。”

杜正伦这才松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