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内的谈话还在继续,说起了于半月前就奔赴莱州去造船的张亮。
李绩道:“陛下,末将以为张亮并非将才,实乃不堪担此重任。”
李世民道:“朕已派他出去了,且不说他是不是个将才,且用着再论。”
张士贵用浑厚的嗓音道:“陛下,末将以为待大军抵达幽州,若还要东进迎面就是辽水一战,而张亮所部即便是造好了战船,要在高句丽登陆,恐时机无法把握,末将确信讨伐高句丽,此战两军交锋主力必定是以步骑为主的陆路。”
契苾何力朗声道:“如此甚好,给末将两千骑兵,为陛下夺取高句丽诸城。”
李承乾看着营帐的众将领,英公李绩,张士贵大将军,皇叔李道宗,契苾何力,薛万钧,刘仁愿,程咬金,以及如今在整备大军的苏定方大将军。
还有已在奔赴辽东的李思摩与阿史那社尔,他们会带着突厥骑兵参战。
更有统领幽州与营州兵马的张俭。
这一次皇帝亲征,参战的多是老将军,也是征讨高句丽的豪华阵容。
金春秋也在大帐中,不过现在的他要多老实就有多老实。
有一位裨将来到营帐前,正是薛仁贵,他朗声道:“陛下,郑老先生到了。”
李世民正色道:“请进来。”
“喏!”
薛仁贵的回应很响亮,只不过这人穿着明亮的甲胄,很是晃眼。
来人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看着也年过七旬了。
“臣郑元璹,拜见陛下。”他走入大帐内,便要行礼。
李道宗见状连忙上前去扶。
长年在中书省学政并且参与政事时候,李承乾翻看过武德年间的卷宗,要不是看过那些卷宗,当真不知郑元璹其人的事迹。
当年几次出使突厥,在武德年间为唐与突厥之间的冲突得到缓和,是个不可多得的外交之才。
也有了这位卷宗上所留下的话语,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论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而如今六畜疲敝,人亦皆菜色,不出三年,必当覆灭。”
正是这位老先生对父皇所言一语中的,之后大唐果然覆灭了颉利。
而这也正是这位老先生几次出使,甚至陪在颉利身边数年,才寻得时机。
也在当年,他老人家与父皇说了这些话,令朝中明白突厥看似强大的外表下,实则虚弱。
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唐军出征大胜而归。
若说谋算万全之计,决胜千里之外大多都有些不切实际。
但总有人为决胜千里之外,身先士卒,在为此奔波,为胜利寻得先机。
郑元璹当年跟随杨广出征高句丽,他深知在辽水作战的条件。
“陛下,此番东征还望三思。”
郑元璹说出了第一句话,也是为了劝谏。
大帐中的众将领沉默。
李世民感慨道:“郑老先生,高句丽几次犯中原疆域,若不出兵征讨,世人如何看待朕?”
郑元璹抿着嘴,垂下了眼神,作揖行礼,不再多言。
安静了片刻,苏定方站在大营外,朗声道:“陛下,全军整训完毕,还请陛下巡视。”
“好。”
李世民重重应了一声,起身领着众将走出营帐。
在大营的东面,聚集着大军,李承乾跟在众将领一侧,而郑元璹老先生一直跟在父皇的身后。
看样子似乎还在与父皇交谈,话语声很低,也不知说了什么。
鼓声从远处传来,战马嘶鸣声不断,在大营的前方,李承乾见到了由两万余人排列整齐的一个个队伍。
与父皇一起站在点将台上,目光望去,是一大片呜呜泱泱的唐军,旌旗飘扬,猎猎作响。
“令旗!”苏定方大喝道。
王玄度将令旗递上。
苏定方挥舞令旗,鼓声再一次擂动,大军开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