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楚国都城外,旌旗蔽日,十万楚军彻地连天,军容严整。士兵们身着崭新的战甲,手持锋利的兵器,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战马嘶鸣,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战场。
楚王熊胜身穿华服,头戴王冠,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登上点将台。他举起酒樽,高声说道:“诸位将士,今日你们将为楚国的荣耀而战。寡人在此,敬你们一杯,愿你们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台下将士们齐声高呼:“谢大王!”声音响彻云霄,震人心魄。
芈乾翻身上马,抽出佩剑,向着天空一挥,大声喊道:“出发!”十万楚军犹如汹涌的潮水,浩浩荡荡地开向徐国。
一路上,芈乾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楚军日行夜宿,不敢有丝毫懈怠。
徐偃王得到楚军伐徐的消息。在边境设下重重关卡,严阵以待。
当楚军抵达徐国边境时,面对坚固的防线,芈乾没有贸然进攻。他派出探子,详细探查敌军的布防情况。经过一番侦查,芈乾发现敌军右翼防守相对薄弱。
是夜,月黑风高。芈乾亲率一支精锐部队,悄悄迂回到敌军右翼。随着一声令下,楚军如猛虎下山,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徐军猝不及防,顿时阵脚大乱。
趁此机会,主力部队迅速发起冲锋。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徐军拼死抵抗,但在楚军的凌厉攻势下,渐渐难以支撑。
徐国边境的防线在楚军的猛攻下已支离破碎。楚军如汹涌的洪流,冲破了一道又一道的阻碍,然而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本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在历经战火的洗礼后,仅剩下六万余人。徐国的大军同样损伤过半,整个国度沉浸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徐国都城的城楼上,徐偃王眉头紧锁,望着城下那气势汹汹的楚军,满心无奈。他那沧桑的面容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对着城下的大将芈乾喊道:“芈将军,楚,徐二国素无恩怨,为何率兵至此?导致两国损兵折将,百姓受苦。”
芈乾骑在高头大马上,仰头回道:“徐王,奉天子诏,发兵讨徐,徐王,您还是趁早投降,以免生灵涂炭。”
徐偃王心中悲愤交加,他深知大兵压境,局势危急,一时间却也无暇他想。沉思片刻后,说道:“芈将军,贵军远道而来,必定疲累,您且在城外扎营休息几日,我虽为国主,但我不能一人说了算,我需要和众臣百姓商议一番,三日后,是降是战,再做定夺。”
芈乾审视着城楼上的徐偃王,片刻后道:“好,大王,末将暂且相信你,三日,我等,希望大王不要反悔。”
徐偃王郑重说道:“那是自然。”
于是,双方暂时罢兵,等待着三日之后的最终抉择。
王宫内,徐偃王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大殿之上,主战之人占了多数,他们慷慨激昂,誓言要与楚军决一死战,扞卫徐国的尊严。
“吾等愿与徐国共存亡,战至最后一人!”一位武将怒目圆睁,大声吼道。
“对,不能轻易向楚军屈服,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徐国的勇士不惧强敌!”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大臣们面红耳赤地争论着,整个朝堂充斥着紧张和激昂的气氛。徐偃王默不作声,静静地看着堂下众臣激烈的争论。他心中明白,这些臣子们的忠诚和勇气固然可嘉,但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毁灭是无法估量的。
徐偃王被众臣激烈的争吵吵得头晕脑胀,他缓缓起身,离开那庄重的龙书案,向宫外走去。众臣们正沉浸在争论之中,竟没有注意到徐偃王已经离开了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