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烽火渐消,干戈稍住,宣王励志图邦固。内修德政整朝纲,外征戎狄开疆土。
车驾驱驰,贤臣辅护,兴衰只在君王悟。复兴盛世暂繁华,千秋功过凭人赋。
在周厉王的昏庸统治下,西周王朝陷入了吏治败坏、百姓离散的困境,国家的根基摇摇欲坠。然而,就在这危难之际,姬静登上了王位,他目光坚定,心怀壮志,决心重振西周的辉煌。
姬静深知国家的弊病所在,甫一继位,便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一时间,宫廷内外,群臣踊跃献策,为国家的复兴出谋划策。他亲自安抚百姓,让流离失所的人们重新回到家园,开垦荒地,播种希望。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他还下令修缮武器,整军练武,让西周的军队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在治理朝政方面,姬静效仿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遗风,秉持着仁德与智慧并重的原则。他及时任用了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邵穆公、张仲等贤臣,这些贤臣各有所长,忠心耿耿地辅佐着姬静。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周王朝逐渐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西戎,一直是西周王朝西部边境的巨大威胁。他们时常侵扰边境,掠夺财物,让百姓苦不堪言。周宣王多次命诸侯征讨西戎,以保边境安宁。
华夏历 1872 年,姬静任命秦仲为大夫,让他率领军队征讨西戎。秦仲满怀忠诚,带着士兵们奔赴前线。然而,战争的残酷超出了想象,华夏历 1874 年,秦仲不幸战败身亡。消息传来,姬静悲痛不已,但他并没有被挫折打倒。他召见了秦仲之子秦庄公兄弟五人,给予他们七千兵卒,鼓励他们为父报仇,继续征讨西戎。
秦庄公兄弟五人深知肩负的重任,他们怀着必死的决心,再次踏上了征程。在战场上,他们勇猛无畏,指挥有方,终于击败了西戎。捷报传来,姬静大喜,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并加封大骆犬丘的土地,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与此同时,南方的淮夷也不安分起来。他们停止纳贡,并且再次反叛西周王朝。姬静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并颁布法令,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然而,淮夷对姬静的法令置若罔闻。
面对淮夷的挑衅,姬静果断命召穆公率军征讨。师寰作为随军将领,统帅着齐、杞、莱等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往淮夷之地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师寰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勇气激励着每一位士兵。在他的指挥下,联军势如破竹,迅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淮夷的军队陷入了混乱,纷纷溃败。联军乘胜追击,获得了大量的俘虏、牲畜及财物。
经此一役,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王朝。他们重新向大周纳贡,表示永远归顺。
在那遥远的过去,徐国于东夷之地崛起,成为一方强国。然而,在周朝的威严之下,他们遭受了连续的打击。无奈之下,徐国的一些部族被迫南迁,来到淮水流域,卧薪尝胆,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淮夷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
姬静,这位肩负着周朝兴衰重任的君主,坐在朝堂之上,目光凝重。他深知徐国的崛起对周王朝的威胁,于是,一场整顿军队的行动在太祖庙悄然展开。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奉命集结周六师,庄重的庙宇中,士气高昂的将士们整装待发,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君主的忠诚。
姬静身披战甲,亲率大军出征。太师皇父和司马程伯休父紧随其后,旌旗飘扬,马蹄声响彻云霄。大军沿着淮水东行,一路风尘仆仆。
淮水河畔,徐国的军队严阵以待。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震耳欲聋。姬静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周军士气如虹,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徐国的阵营。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徐国的军队渐渐抵挡不住,最终溃败。徐国君主无奈之下,选择了臣服。四周的各方国、部族见徐国已败,纷纷向周王朝表示归顺,姬静的威名传遍了四方。
而在南方,楚国,这个被周天子封为子爵的国度,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楚国极少承担周王室的职贡义务,周天子为了抑制其发展,对楚国国君多有歧视。楚国君主更是僭越称王,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是对周王室权威的挑衅。
姬静坐在朝堂之上,听闻楚国的种种忤逆之举,龙颜大怒。他决定再次挥师出征,以正王室之威。
华夏历 1874 年六月,北方的猃狁再次进犯西周。他们的主力部队集中于焦获,前锋部队如饿狼般直抵泾水,镐京和旁京的安全岌岌可危。姬静心急如焚,紧急命尹吉甫率军反攻。
尹吉甫领命而去,他率领着以元戎十乘组成的先头部队,日夜兼程。军队日行三十里,终于在彭衙与猃狁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尹吉甫指挥若定,士兵们英勇无畏,经过一番激战,成功击败了猃狁。周军乘胜追击,一直将猃狁赶到了太原,方才罢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了彻底缓解猃狁的威胁,姬静又派遣南仲率兵至朔方筑城设防。南仲深知责任重大,他带领士兵们不辞辛劳,在朔方筑起了坚固的城墙,为西周的北方边境竖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刚刚击退猃狁,姬静的目光又转向了南方的楚国。八月,他任命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领兵车三千,气势汹汹地向楚国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