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汉家天下

烘炉记 一棹碧涛 3367 字 1个月前

刘邦闻此消息,龙颜大怒。他深知叛乱若不及时平定,必将危及刚刚稳定的大汉江山。为安民心,刘邦当即赦免了代地的官民,以显皇恩浩荡。随后,他亲率大军御驾亲征,旌旗蔽日,马蹄声疾。

一路上,刘邦思绪万千,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心中更是坚定了平定叛乱的决心。大军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代地。与陈豨叛军的战斗激烈而残酷,双方僵持不下。但刘邦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将士们皆拼死作战。终于,至次年秋,叛乱被成功平定,代地重归大汉的版图。

然而,还未及刘邦喘口气,华夏历2501年,淮南王英布又起兵叛乱。英布勇猛善战,且野心勃勃,他不仅起兵,还迅速吞并了荆王刘贾和楚王刘交的地盘,势力大增。

刘邦闻讯后,忧心忡忡。但为了大汉的安宁,他毅然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以稳人心。尽管此时刘邦身体抱恙,但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再次亲征。

战场上,刘邦的大军与英布军正面交锋。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刘邦坐镇中军,指挥若定。在他的激励下,汉军将士奋勇杀敌,终于正面击败了英布军。英布见大势已去,仓惶逃走。最终,在番阳被诱杀,淮南之乱得以平息。

华夏历2502年二月,春寒料峭。刘邦发现燕王卢绾与陈豨叛军态度暧昧,心中大怒。他先以樊哙为将军,统兵讨伐卢绾。而后又改用周勃,以示对此次平叛的决心。

同年,刘邦为巩固汉室江山,杀白马、喋血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誓约一出,天下震动,众人皆知刘邦维护刘氏天下的决心。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刘如意,对吕后逐渐疏远。他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立刘如意为太子。

张良、叔孙通等大臣纷纷进谏反对,然而刘邦仍未打消易储的想法。

吕后心急如焚,向张良求助。张良提议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当刘邦看到连自己多次请都请不来的“商山四皓”竟甘愿辅佐太子刘盈时,他终于明白刘盈的地位已经稳固。长叹一声后,刘邦便不再考虑废立太子一事。

平定英布叛乱之时,刘邦本就年事已高,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让他身心俱疲,更不幸的是,一支冷箭射中了他,这无疑给其身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当刘邦被护送回长安,他的病势日益沉重,宫中弥漫着紧张与忧虑的气氛。吕后心急如焚,赶忙找来名医为刘邦诊视。那名医踏入寝宫,神色凝重地为刘邦探查病情。刘邦躺在病榻之上,虽面色憔悴,但眼神中仍透着往昔的坚毅。

医生诊视完毕,刘邦强撑着精神询问病情。医生微微躬身,恭敬说道:“陛下,此病可治,只要悉心调养,假以时日,定能康复。”刘邦听后,却突然瞪大了双眼,怒声大骂道:“我以布衣之身,手持三尺之剑而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数在天,即使扁鹊再生,又有什么用处!”说罢,他奋力抬起手,指向一旁,“来人,赏赐给医生黄金五十斤,让他走!”

那医生诚惶诚恐,收下黄金后匆匆退去。寝宫之中,只剩下刘邦和吕后,以及几位忠心耿耿的侍从。吕后望着刘邦,眼眶泛红,泪水在眼中打转。她深知,眼前这个与她相伴多年的男人,生命正在渐渐流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邦的呼吸愈发沉重,吕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试图传递给他一丝温暖和力量。“陛下,萧相国若百年之后,由谁来接替其位呢?”吕后颤抖着声音问道。

刘邦微微闭了闭眼,缓了口气说道:“曹参可替之。”

吕后紧接着追问:“那曹参之后呢?”

刘邦费力地说道:“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吕后仍不放心,继续追问以后的安排,刘邦长叹一声:“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说完,他的眼神变得有些迷离,仿佛在回顾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想当年,刘邦起于沛县,不过是一介草民。他目睹了秦朝的暴政,心怀壮志,毅然投身于反秦的洪流之中。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鸿门宴上,他在项羽的虎视眈眈下险象环生;楚汉相争,他屡败屡战,最终在垓下一战而定江山。

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樊哙在战场上的勇猛无畏,张良的智谋无双,萧何的后勤保障得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他夺取天下的基石。而如今,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他不知道自己所开创的大汉江山能否长治久安。

刘邦的思绪飘回了与吕后相识相知的日子。那时的他们,还年轻,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吕后陪伴他走过了风风雨雨,为他操持家务,稳定后方。如今,他即将离去,吕后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困境呢?

病榻旁的吕后,心急如焚,她多么希望刘邦能够挺过这一关,继续引领大汉走向繁荣昌盛。然而,刘邦的病情却愈发严重,他时而昏迷,时而清醒。

在一个阴霾的日子里,刘邦再次从昏迷中醒来。他望着吕后,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吾走后,汝当谨慎行事,切不可让大汉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刘邦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

吕后泪流满面,拼命点头:“陛下放心,臣妾定当竭尽全力。”

刘邦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的呼吸渐渐停止。华夏历2502年四月,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驾崩,享年六十二岁。

消息传出,长安城中一片悲声。大臣们纷纷跪地痛哭,百姓们也自发地为这位伟大的帝王默哀。刘邦的灵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被运往长陵,沿途挤满了送行的人群。

大汉的天空仿佛也为之黯淡,然而,刘邦所开创的基业却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卢绾深知刘邦顾念旧情,便携家属、亲信数千人在长城下等候,想亲自入长安向刘邦解释。然而,命运弄人,此时刘邦驾崩,而卢绾又对吕雉心怀畏惧,无奈之下,他不得不逃往匈奴,从此流落异乡。

至此,各大封国自此大多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唯有长沙王吴臣的长沙国得以幸免,在这风云变幻中独守一方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