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于西汉时期的丞相、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东汉时期的三公的权力是要弱化一些。
理论上说,三公之上,还有上公。
即太傅。
曹操估计就是想要进位太傅。
目前朝廷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曹操这三公为首,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来说。
实际权力,却在尚书台。
荀彧目前为尚书令,但尚书令也并非最高权力者,真正的最高权力为录尚书事。
小主,
录为总领之意,也就是总领尚书台。
曹操司空兼录尚书事。
操让荀彧进三公,位置就是他如今的司空。
其本意是你荀彧都位列三公了,我曹操作为主公,不得更进一步,比你高些?
这是为进太傅做铺垫。
但荀彧不愿。
王垕将事情理了一遍,想到历史上曹操是如何做的。
他是直接掀桌子,你不进位三公,我便直接废除三公,立丞相制,名义和实际上皆总揽朝政。
想到这里,王垕直接道:
“义父无需顾忌他人,任何人做任何事,皆有立场,也皆因立场。荀公代表颍川氏族,义父若搬邺城,离开颍川,则颍川氏族必被边缘化。
以如今我父子二人实力,钱粮兵马皆不在话下,至于人才,义父这几日当有感受,我东牟大学学子,要挑选出百余位一县之才,必然轻而易举。
且每一位皆不拘泥于古法,所到之处,必可革新弊政,造福百姓。
是以孩儿建议,义父直接废除三公,进位丞相,破除士族特权,已考取选官,重修大汉律。
如此,但有不服,便以武力辅之。
不能浴火,岂能重生?”
王垕说到这里,曹操立刻条件反射生出反应,但脸色却没有丝毫变化。
这变动就太大了,前面听的还挺好,说着说着,竟然要废除察举制,直接采取考取制度。
还要重修大汉律!
如此激烈不说,这其中得益最大的是谁?
当然是王垕!
所有人才,如果皆为东牟大学毕业之学子,岂不是官员皆为你王垕门生?
但表演还需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