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七情只存在于本人心中,虽影响人之行事,也是人心对外界人事物的反应以及关系之表象。”
“不同的七种反应分别表示着你本身对这些人事物的关系如何。喜其不悖,怒其不争,忧其不顺,惧其不知,爱其不悔,憎其不循,欲其不满。”
“当然这只是以七情的大概分类,一如佛家之中还可继续细分至五毒六欲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
“这位施主真的好悟性啊,听君一席话,浅得个中三味!施主好深的佛性!善哉善哉!”
佛子听到我的见解,眼中有光,其中的对追寻佛道悟道的执着,犹如赤子之心般纯净纯粹,我看了眼身旁的悟性,它的眼中同样有着光。
“既然施主已经将七情看透到这个地步了,那么施主离悟透其实已经不远了,让七情不缠己身,那么行事作为皆有佛性使然。”
“这就是我与佛家所想所不一样的地方,我认为七情只需控制得宜就可形成助力,当然用情悟情而不沉沦,这比佛家的断七情难度更高。”
“所以我认为佛家对七情的修炼是,先断情心静再观情,观情有感在学情,学情有成再入情,入情有时再悟情,悟情有果再超脱。”
“另外佛家认为人的本性也就是佛子所说的众人心中的佛性是善的,即人性本善,甚至可以说佛教的清规戒律皆是为了确保这一点而存在。”
“可惜啊,而我认为的却是人性本恶,佛子心善生活在寺庙净土,大师不见世间多少龌蹉事,且不说底下阶层因生存而不得已才作恶,单单是论高高在上的那群人也是恶人为多。”
“需知,当那些人已经处在了社会阶层最顶层时,他们身上的行为枷锁已经没有了多少,他们的所行所为可以说是最大程度的体现那些人的真实本性。”
“这样的原因,一于本性;二于世间善待恶,却辜负善,善不得喜终,恶不得严惩;三于世间没有相应的惩戒手段。”
“叩叩叩...”佛子心中有感,手下敲击木鱼节奏依旧稳定,望能消除我的戾气。
“阿弥陀佛,但施主不可因外人恶而不信自我善啊,贫僧认为施主所说之人皆乃被七情六欲所缠而沉沦其中而不自知。”
佛子话里有话,我便直说:“放心佛子,我并没有愤世嫉俗,我说这些只是我的所见所闻而已,我想佛子应该也听说了圣城那边的沙利叶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贫僧的确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