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听见这首童谣,三位心怀天下,以致君尧舜为目标的年轻人顿觉非常难受,也坚定了三人离开洛阳的决心。

而离开之前,三人便讨论过乱世起因在于朝堂。取士为世家大族垄断,天子亦为其所挟持。

以至于汉末的天子只能倚靠宦官与外戚,在寻找改变局面的办法,党锢之祸未尝不是灵帝的一次反击。

当时房玄龄便提出了唯才是举,不以门第高低来评判人才。通过明经、明法、策、论来选拔人才,再由天子钦点。

将选拔人才的权利移交到天子手中,这样就可以一定从根本上降低世家大族对国家的掌控。

当房玄龄提出这个思路之时,魏征与杜如晦纷纷叫好,还对此项取士制度进行了细化。

等到三人谈到兴奋之处时,却又戛然而止。此项取士之法阻力太大,就连他们三人,也是世家子弟。

令杜如晦没有想到的是,杨陵荆州都还没完全掌控,居然就敢携诛黄祖之势断豪门大族之根。

杜如晦在为杨陵的大胆赞叹之时,心中对杨陵的评价顿时生出了一种“雄主”之感。

“我欲进谏司空大人,在豫州与两淮之地以此法取士。先生以为如何?”袁逸摊开手掌,手中的枯叶便随着一阵微凉的风飘远。

“不可!此取祸之道也!”杜如晦大声道。

袁逸转声问道:“为何四世三公的杨陵可以,汝南袁氏就不行?”

杜如晦苦笑道:“自中平元年以来,杨陵战黄巾,会盟诸侯诛董卓,立天子,灭黄祖,积威日盛。此政牵连甚广,非杨陵不可行之。”

“且杨陵已为杨氏主脉,正好借此机会打压弘农一脉的势力。而袁公······”

袁逸见杜如晦欲言又止,笑着说道:“杜先生,秋天了啊~时不我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