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无论是魏征还是房玄龄多少有点世家大族的影子,只是不像荀氏、陈氏、蒯氏这样树大更深。
郭嘉虽然与荀氏交好,但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相互欣赏是一回事,但施政理念上,从打压士族到推行科举,郭嘉都是杨陵毫无保留的支持者与背后的谋划者。
杨陵与郭嘉的谋划是通过科举培植新的勋贵来平衡朝中豪强士族的势力,但第一次科举进士及第的人中,除了张居正、徐庶、海瑞等人之外,大部分人依旧是士族子弟。
没有十年的时间,科举选拔的寒门子弟难以形成独立对抗世家的势力,只能由杨陵掌控的军功勋贵集团与杨氏宗族子弟来进行平衡。
一旦有事,杨陵掌控的势力将直面冲突。
而国家为杨陵设计的策略是通过科举举士培植新的勋贵集团平衡朝中势力,而杨陵掌控的军功勋贵集团与杨氏宗族势力则居中调和引导,推动整个势力不断向前。
杨陵非常清楚,除了麾下的将军们,文官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对他的支持其实就是为了利益,他们看好杨陵能帮助他们的宗族再次强大。
这是植根在世家大族血液里的东西,宗族利益高于一切,封建帝王也不过是一个大族族长而已。一旦杨陵势微,不知会有多少人会一扑而上瓜分他手中的权力。
就在刚才杨陵还在筹划通过《考成法》来进一步削弱豪门大族的势力,在这个关头郭嘉的离去对他是非常大的打击。
如今郭嘉已死,张居正火候还差点,诸葛亮是否支持他压制士族犹未可知。
此时的杨陵如同身处一片漆黑的战场,身后的郭嘉与杨业却相继故去,那种无法表露的恐惧感与悲伤混为一体,让人无法察觉。
诸侯与帝王是世上最危险的职业,陆渊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年以来,不知道多少江东豪门士族私下给杨陵投来书信,言辞暧昧,几近露骨。
杨陵悲恸万分,哭嚎声传出门外。闻讯赶来吊唁的荀彧、荀攸、房玄龄、蔡瑁、蒯良、蒯越、南宫逸等人各怀心思的立于门外,神色复杂。
南宫逸可能是牵扯叛乱被处罚最轻的人了,只是被关在锦衣卫一年便被放了出来。
主要原因是南宫逸这家伙关在诏狱闲得蛋疼,居然鼓捣出了明代戚家军的三眼铳。
杨陵大笔一挥,就把南宫逸给放了出来,但剥夺了所有官爵,且不能离开襄阳城。
南宫逸叹道:“楚公真仁德之主也,我等得遇明主,死亦无憾了!”
除了蔡瑁附和了两句之外,其他人皆默然不语。
室内,郭奕见杨陵如此悲伤,从怀中拿出一封信宽慰道:“还请楚公切勿太过悲伤,父亲大人留有一封书信让奕亲手交给您。”
杨陵闻言,缓缓起身后整理了一下衣冠拍了拍郭奕的肩膀接过了郭奕的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陵取出信笺才看了几个字耳畔便响起了系统提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