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岭南风云起(一百三十二)

官途商海 郑汉廷 1114 字 1天前

黄博的手心微微出汗,有些紧张地解释道:“额…… 它是这样,刑拘到 30 天后发现新的证据,自发现之日起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所以我觉得两地办案时间肯定会久点,等他们都拿不出明辉跟这批毒品有直接关系的证据自然就放人了。”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而专业,希望能以此掩盖内心的紧张。

方卓然低下头,双手轻轻交握,沉思了一会儿,缓缓点了点头:“嗯,是两地办案时间没这么快。”

黄博微微露出一丝笑容,试图用轻松的语气安慰她说:“放心,要相信法律。”

方卓然轻轻叹了口气,微微点头答应道:“唉,我嫂子也是这么说的,就是明辉要遭罪了!” 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一想到丈夫在看守所里可能遭受的苦难,她的心就像被无数根针扎着,疼痛难忍。

黄博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东山县。刚踏入厂门,那熟悉的机器轰鸣声、忙碌穿梭的工人身影,一股脑儿地映入眼帘。

他先是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文件资料里,认真细致地梳理起刘栋梁不在这些日子工厂的各项工作,逐一审视生产流程、人员调配、订单进度等关键环节,确保工厂能正常而高效地运作。

好在富林厂的职工大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他们扎根于此,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感情,就像守护家园的卫士一般,兢兢业业。

而且各个岗位的主管经理们也都算是认真负责,尽管厂长不在,集团总公司那边如雪片般飞来的各种生产任务要求,他们也都在一丝不苟地严格落实。

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整个工厂的生产并未受到多大冲击,依旧按部就班地运转着,只是出货和进货环节,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显得有些混乱无序,货物堆积在仓库,发货延迟,原材料供应也时断时续,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黄博没日没夜地忙碌了几天后,终于将生产环节的问题梳理清晰,工厂的运作逐渐步入正轨。此时,他的心中又涌起了另一个念头,开始不动声色地留意这些老职工中哪些是变更前就在富林工作的,试图从他们身上探寻到一些蛛丝马迹,判定他们是否有可能接触到之前的一些隐秘信息,为揭开富林厂背后隐藏的秘密找到突破口。

这天中午,烈日高悬,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厂区。黄博结束了一上午忙碌的工作,饥肠辘辘地走向食堂。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一直思索着如何寻找线索,不经意间,忽然想起了自己师娘 —— 现在的富林厂财务经理。

想到这儿,他加快了脚步,走进食堂后,目光迅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搜寻,很快锁定了师娘的身影。

黄博端着餐盒,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主动走到师娘对面坐下,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率先打招呼:“师娘……” 那声音带着一丝拘谨,又透着几分亲切。

他师娘正低头吃饭,听到招呼声,抬起头看了一眼,脸上瞬间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微笑着答应:“唉,黄博,在企业上班,还习惯吗?” 她的眼神中透着关切,就像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一般。

黄博缓缓坐下,轻轻点头说:“习惯……”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看到食堂里热闹的场景,略显得谨慎。

他师娘看着黄博,笑容依旧,轻声说道:“其实在哪儿都一样,只要用心干,总能干出一番成绩。”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人生哲理,仿佛是在分享自己多年的职场感悟。

黄博心中一动,站起身来,小跑到贩卖机前,买了两瓶饮料,又匆匆跑回来,递给师娘一瓶,笑着说:“厂里给的工资比我们刑警大队给的还高唻。”

他师娘笑着接过饮料,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呵呵,是,现在民营企业不像国企那会了。” 言语间,满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黄博重新坐下,拿起筷子,看似随意地挑起一个话题,说道:“师娘你说,也奇怪啊,同样的工厂,同样的设备,几乎还是同样的一批工人,咋就民企一干就赚钱,之前国企就亏损呢?”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试探。

他师娘正往嘴里送着食物的手突然停住,放下筷子,一脸认真地看着黄博,说道:“这还不简单,民企是自己的企业,为了发展,管理呀,成本呀,都是精打细算,国企那会可不是,反正赚了亏了都是国家的,谁有那个责任心呀!” 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又透着些许无奈,仿佛是在回忆往昔那段国企岁月。

黄博赞许地点点头,说道:“嗯……” 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师娘脸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

他师娘下意识地左右看看,见周围没人注意,才小声说道:“就拿之前赵总,那给这些干部的福利,能顶上十几个工人的收入了。” 她的声音压得极低,眼中满是不满与惋惜。

黄博低头佯装吃饭,轻声问道:“赵总不是判刑了吗?” 他的语气平淡,像是随口一问,实则心中另有盘算。

他师娘微微皱眉,同样小声地说:“他干的事,判那几年?” 说着,师娘瘪着嘴摇摇头,一副不满意的样子,眼中满是对判决结果的质疑。

黄博抬头看着师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打趣道:“咋,你还嫌他判的轻?” 他试图用这种轻松的方式,让师娘放下戒备,多说一些。

他师娘瞥了黄博一眼,小声地说:“我跟你说,也就是明辉把厂子收购了,替他们抹平了,不然才难看呢!”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庆幸。

黄博看似不理解地问:“亏的很多吗?” 他的眼神中依旧保持着那份疑惑,紧紧盯着师娘的眼睛。

他师娘依旧小声谨慎地说:“那么大的企业,盈利几亿的规模,上下起手几年就亏得入不敷出,你看现在富林的产品不还是之前那些基本没变,这营收规模可比之前大两倍。” 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叹,仿佛是在诉说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