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创立原始度量衡

通过精心挑选和敲打石头,成功制作出一斤重的标准砣。

尽管当时缺乏精确的度量衡,他的方法却被公认为标准。

他记录下秤砣到达的位置,反复称量多块石头,最终砸出几块相对标准的一斤重砣,再通过增加砣的数量来调整重量,依据秤杆的长度计算,结果还算准确。

既然无法做到完美,宋遥决定就这样将就使用。

毕竟在这个时代,度量衡尚未普及,他所制作的秤自然成了最标准的存在。

这一切都由他说了算,只要坚持下去就好。

面对技术上的局限,宋遥不得不接受现实。

更小的重量单位是“两”,但用这种粗制滥造的秤来称量如此细微的重量显然不够灵敏。

宋遥决定放弃制作小秤,况且与周边部落交易时,通常都是以几十上百斤为单位,一两斤的误差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制作一把能称量十斤以上的大秤。

宋遥手中的这把秤最多只能称五斤,显然无法满足部落的需求。

不过,制作更大的秤并非难事,只需凑齐十个一斤重的石头即可,叠加起来便是十斤。

宋遥如今也不再追求完美,只要能制作出一把误差不大的秤,便已心满意足。

至于更精确的称量工具,未来总有机会去制作,但目前看来,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日常应用中,长度单位相较于其他两种计量单位更为普遍。

部落里缺乏色彩鲜明的材料,狼匠只能就地取材,用木头制作尺子。

如今,一米的刻度已基本刻制完成。

所选用的木料相当长,延伸至两三米亦不在话下。

这样的木板在部落中堪称最标准的测量工具,今后部落内的物品均可以此为参照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