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砖窑已然落成,但今年动工建房仍面临诸多挑战。
不仅砖块存量告急,经过前一轮的消耗,库存仅剩三千余块。
宋遥还打算在旁增设一座小型砖窑,专用于烧制些小巧物品,这样既能满足新需求,又比大型砖窑更为适宜,后者主要用于大批量制砖或烧制大型陶器。
至于房屋的具体设计,宋遥心中尚无定论。
理论上,部落已具备建造砖瓦房的条件,制瓦工艺对族人而言并非难事。
瓦片质地坚固,防水性能极佳,的确是理想的建材。
然而,若采用瓦顶,对屋梁的要求便大大提高。
这意味着需大量砍伐木材,以满足横梁的强度与数量需求。
且铺设瓦片时所用的木椽,亦需精挑细选,不容马虎。
如此一来,工程量剧增,仅凭部落的现有工具与人力,恐难以应对。
更遑论大批量伐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宋遥站在部落中央,望着几座初具规模的砖房,心中既有欣慰也有忧虑。
几番尝试后,柴刀已近报废,而瓦顶之梦依旧遥不可及。
砖墙虽坚固,却与茅草顶格格不入,这成了宋遥心中的一块疙瘩。
金属工具的匮乏,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部落的发展脚步。
随着秋风渐凉,冬日的脚步声已隐约可闻。
新屋虽成,保暖却成问题。回想山洞中的集体取暖,宋遥不禁叹了口气。
洞内虽拥挤,却暖意融融;而外出居住,炭火与篝火皆存隐患。
他曾听闻北方的炕能驱寒保暖,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对炕的构造与用法却一窍不通,这无疑是个亟待攻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