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一年时间飞逝而过。
这一年中,相对平静,大秦停下征战的步伐,开始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这与秦楚大战之前的策略是一致的,秦楚一战后,大秦的目标算是初步达成,楚国损精兵十万,国力再次大损,本就因为鄢郢之战而颓靡的国力更加一落千丈。
楚国对于大秦的牵制能力跌到极致,若非时机不对,秦王嬴稷怕是真有灭楚之心。
但论谁都知道,此时并非楚灭之时,秦国最大的对手,赵国实力依旧强劲,虽然不及变法后的大秦,但也是七国中仅次于大秦的国家。
只要赵国国力还在鼎盛时刻,便意味着与六国之决战时机还未到,欲速则不达!
而这一年内,大秦虽未起兵,但也并未停下发展的步伐,那些从战争中得来的新附之地,开始在大秦的治理下成为大秦国力增强的全新动力。
尤其是从楚国那里得来的大片肥沃的土地,开始为大秦国库,输送源源不断的粮秣与药材。
秦王嬴稷又不断迁徙各地富户豪强于咸阳,瓦解地方势力,打散宗族控制,开始将大秦的权力触角伸向一县一乡。使得大秦对于这些土地的掌控力越来越强。
只要不断如此,终有一天,这些地方也迟早会如关中一般,成为真正的秦地,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也会渐渐成为真正的大秦黔首。
而这些物力与人力,都将是大秦的战争潜力。会在大秦与他国开战时最大的底气。
而且,秦王嬴稷再度加上巴蜀地区的治理与开发,李冰父子在巴蜀治水取得卓越成效,得秦王厚赏。
穷山恶水的巴蜀之地,终于开始显露出绝佳粮仓的潜质,粮食与药材不仅已经完全满足蜀中郡自己的需求,还能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
尤其是巴蜀之地,多山多雨,最适合药材生长,那里的药材品质甚至还要超过别处,如今在整个大秦也是享有盛名。
秦王嬴稷又组织大量民力修建巴蜀通往外界的道路,打破隔绝,让巴蜀真正成为大秦的底蕴。
而后嬴稷又努力与义渠国修好,结为盟约。他这是在尽可能消弭大秦之内的隐患,即便不能彻底解决,也要暂时平息,将影响降到最低。
义渠与大秦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只是因为此事事关大秦太后,所以很多人讳莫如深,不敢置喙,但实则很多人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