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战一场曾经年少(三)

于旷言转头看着于肃呈玩笑道:“衡儿和枫儿没能和你一样读书读出个功名来,看来于慎也是不用指望了,难道当年爹爹真是将咱于家所有文运都传承到你那儿去了?”

于肃呈无奈道:“兄长就不要取笑我了,这要是咱于家数百年文运都落在我身上却如今只是个小小户部侍郎,不得气死那些先贤祖宗了。”

于旷言笑着拍了拍于肃呈的肩膀,说道:“行了,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说你我不知道,可是我还不知道你?要不是你铁了心非要在户部,这些年再官升几品对你这个当年的探花郎来说很难?”

于肃呈没有在此事上多说,出身于硕果仅存的几个世家大族,又是于家中步入仕途的唯一一人,对他于肃呈看不顺眼的人可不在少数,那些背地里还是以为于肃呈依靠祖宗福荫跻身庙堂的人什么难听话都说得出来,所以于肃呈这些年早就习惯了在户部老老实实和账簿打交道,官场逢迎什么的一概不理会。

两百年前于家和其他几个豪阀氏族追随那位雄才大略的光明皇帝在光明岛上掀起了天翻地覆的革新,之后也算是保存住了于家这个姓氏,虽然再没有当年那种权势滔天了,可于家还是光明岛京畿之地最为富裕的世家,甚至没有之一。

这么多年来于家为了避免忌讳,没有一人步入朝堂,只有二十年前于肃呈不顾于家家主的严厉斥责,参加了会试并且高中探花郎,正式踏入仕途一道,并且后来还走入了落在有心人眼中绝对充满了龃龉的户部,一呆就是十年。

可是光明皇帝和当朝宰辅都没有对富商于家和户部侍郎于肃呈之间的关系有过怀疑,而且这些年光明岛依旧日新月异,人们也就渐渐忘了还有一个出身于家的户部侍郎一直蹲在衙门里。

于肃呈独自住在禹夏城中,妻子和两个孩子都留在于家中,于肃呈一年只有极少时间能够回到于家,就连年关都不一定会回来。

于旷言和于肃呈走到一处凉亭外,一个白发苍苍却神色焕然的老者独自坐在亭子里打谱,于旷言看了眼于肃呈,推了推他的肩膀,于肃呈犹豫了一下走进亭子里坐在老者对面,老者没有理会于肃呈,于肃呈也就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看着老者打谱行棋,不知过了多久,于肃呈站起身拱手行礼,离开了亭子,两人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

于旷言看着身穿儒衫的于肃呈离开小院,走进凉亭无奈道:“爹,肃呈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还这么别扭干嘛。”

身为于家家主的老者好似没有看见那个人,也没有听见于旷言说到的那个名字,老者只是问道:“于慎他们几个又闯祸了?”于旷言气得就要转身离去,还是闷闷说道:“被于琅训了一通,估计又得一段时间才敢折腾了。”

老者点点头,说道:“于琅出去了?”于旷言想了想道:“应该是带着于窈去城里玩了。”老者不再说话,于旷言叹息一声离开了亭子,只剩下老者独自一人。

老者抬头看了一眼桌对面又转头看了一眼天幕,有些不会与人说的遗憾,如今于琅渐渐长大,似乎也就不会再跟自己撒娇问问题了,就连下棋的时候也不再乐意故意悔棋耍脾气,就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和他那个离经叛道的爹一个德行,老者气得揪着胡子,却只是想象那个最宠爱的孙子对着同龄人一本正经说道理的模样就笑了起来。

带着小妹于窈就要跨出宅子的于琅突然脚步一顿,微微皱眉,他回头看了一眼院子里,不知道为什么一瞬间好像有纷沓记忆汹涌而来,他看见了许多陌生身影,而且还听见了父亲和大伯还有爷爷的交谈声。

可是眨眼间那种异样感受又消失不见,于窈疑惑问道:“哥哥,你怎么了?”

于琅回过神来,笑着摇摇头,带着小妹徒步走向不远处的禹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