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量化宽松5.0”

玉胎功法的修炼,需要对应的、带有特定属性的灵石或灵气提供帮助。

像金、木、水、火、土这五样灵根,在修炼“驭金通典”、“驭木通典”、“驭水通典”、“驭火通典”和“驭土通典”时,分别需要对应的“金灵石”、“木灵石”、“水灵石”、“火灵石”和“土灵石”。

雷灵根和风灵根分别属于特殊的金灵根和木灵根。

在“驭雷通典”和“驭风通典”时,修士们需要对应的“雷灵石”和“风灵石”。

而像杜布这样修炼“阴阳通典”的修士,不仅需要三阶品质的五行灵气,而且需要“纯阳灵玉”和“纯阴灵玉”以帮助修炼。

但杜布在玉胎层次的修炼中,并没有使用任何的“纯阳灵玉”和“纯阴灵玉”,而完全是凭借“阳日”紫气和“阴月”月华进行修炼。

其效果似乎并不差,而自己的修炼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迅速。

而在玉胎修士的修炼阶段上,虽然它们可以划分为玉胎一到九层,但关于“婴元孕育”过程的阶段性描述更切近本质。

任何玉胎修士,无论男女,都要经历“着床”、“化育”、“成长”、“成型”和“娩出”等五个阶段。

——

杜布已经顺利地渡过了“着床”、“化育”、“成长”和“成型”四个阶段。

其中“着床”是指在修士晋升、玉胎于丹田内生成后,五脏六腑、皮肉筋骨、以及经脉丹田等能够适应和容纳玉胎,从而让其获得温暖、舒适、健康的成长环境。

“化育”阶段“小球”不断分裂,先是形成大脑和神经组织,然后形成原始内、中、外三胚层所构成的、呈现出圆盘状的“胚盘”,而最外层则是一个由厚实、坚韧的硬壳所构建的“婴蛋壳”。

“成长”阶段“婴蛋壳”逐渐膨胀,“小海马”形状的“元芽”开始逐渐形成肾脏、大肠、小肠、双手、双脚、脖子、下颌以及眼睛、鼻孔、嘴巴、以及心脏等器官,近似一个小小的“灵婴”了。

而到了“成型”阶段,“灵婴”在丹田中逐步发展壮大,“婴蛋壳”更进一步地膨胀,“灵婴”在丹田中的器官如肝脏、肾、肠、大脑以及呼吸器官都已经开始工作,开始能做吸吮、吞咽和踢腿动作,手指甲和绒毛状的头发已经开始出现。

而“灵婴”的呼吸,则是通过口腔内对灵液的吞吐和流动来实现。

逐渐成型的“灵婴”,作为纯粹先天的肉体,在丹田内通过无形的“婴蛋壳”与修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经脉丹田等相适应,吞吐各类经过净化后的天地灵物,进而推动修士从凡人肉体向修士灵体方向转化。

当“灵婴”成型,长得胖墩墩、圆滚滚的,那么玉胎修士就会来到最后的“孕出”阶段。

——

没有所谓的“流产”,也没有什么“畸胎”。

而且,即使在“着床”阶段,杜布也还轻易砍死了水分巨大的汤皇。

而灵婴顺利地成长和成型。

现在杜布的体内,灵婴已完全成熟。

“孕出”阶段已经到来。

这是因为变得灰暗的“婴蛋壳”已经失去吸纳灵气、排出污垢的功能。

而原来覆盖在“灵婴”表面的一层细细的绒毛和大部份白色的胎脂逐渐脱落、消失,露出了“灵婴”光滑、圆滚滚的皮肤。

至于这些褪去的绒毛和胎脂,其中大部份被完全成熟的“灵婴”吞进肚子里,贮存在其肠道中,变成黑色的“胎便”。

杜布知道,“灵婴”一旦诞生,并且开始呼吸灵气,那么它们立刻地就会被当成粪便被排出“体”外,从而实现其作为灵婴的第一次排便!

——

而且,杜布还知晓,晋升为婴元修士是一个极其艰难、痛苦和危险的过程。

因为这一是要求及时地“孕出”,以避免“灵婴”过熟;二是借助天雷之力将“婴蛋壳”弄得又脆又嫩,并且“灵婴”必须足够有力,亲手将“婴蛋壳”撕开;三是保持体内“灵婴”的位置必须与修士自身高度高吻合;四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来忍受孕出的疼痛,因为“娩出”时间可能长达一年。

杜布对于这样的情形已经很是熟悉。

再次温故知新,杜布对于如何孕出有了充分的准备。

自己晋升玉胎已经七十年,达到大圆满也三十多年。

现在晋升正当及时。

当然,重要的是对未来的情形有所预计。

杜布扫视着手里的玉简,关注着其中关于“婴元”、“化灵”和“务虚”的阐述。

——

所谓“婴元”,并是是指人类修士如同“微菌仙人”一般地一分为二,然后二分为四,再然后形成的一个一个的独立个体。

实际上,它是修士在玉胎层次通过先天精元与虚无灵气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虚化肉身。

这个虚化肉身纯净无垢,能操纵轻小的实物,并且擅长操纵和引导各类法术。

婴元之为“婴元”,有两个根本特点:一方面是“婴”,即对肉身本体的依赖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婴元”不能远离修士本身的肉体而独立存在,相反,它对本体存在着极强的依附性。

更具体地来讲,“婴元”像人类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肢体瘦弱,以睡眠为主,不能离体。

随着婴元修士修为的提升,其逐渐学会了翻身、独坐、爬行、站立和行走等动作,与人类儿童的“五月翻身、七月独坐、八月爬行、九月站立和周岁行走”具有相似之处。

而且,婴元与人类婴儿也有一个重大不同,即后者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最终会学会说话,有自己的轨迹。

婴元本身是修士生命的虚无肉体形式,其本身是无意识的,当然学会说话和有自己的轨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方面,则是“元”,即对生命精元和天地灵气的汲取。

婴元修士修为越是提升,对生命精元和天地灵气的汲取数量越大,而且先天精元与虚无灵气的结合程度越紧密;反之亦然。

具体来讲,婴元“翻身”为一层,“独坐”、“爬行”和“站立”分别为二、三、四层,“行走”一至四步分别为五、六、七、八层。

而当婴儿能小跑十步乃至更多时,则为“婴元”九层大圆满的标志。

——

“化灵”是指修士们以强大的神识为动力,让已经能独立行走和奔跑的婴元化升级为“元神”,能独自游离于身外,从而让修士的神识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因此,“化灵”是比“婴元”修为更高的阶段。

而“元神”则是“婴元”的高级版本。

更进一步地,可以说,“元神”既是虚化肉身,又是实化灵魂。

而从婴元晋升到化灵,需要以神识的强大为基础。

没有强大的神识,就无法化灵成功。

更进一步地来讲,元神之离开本体,是以强大的神识为基础和动力的。

如果说元神离体一里时修士神识消耗为一倍,离体十里则为三倍,离体百里则为九倍,到“千里”和“万里”时则分别为二十七倍和八十一倍。

如此巨量的神识消耗,自然要以更加强大的肉身和更为巨量的灵物消耗为基础。

否则,当化灵神识枯竭,会导致元神退守、境界跌落。

更严重的情形下,本体只能保留呼吸的本能,然后不吃不喝、对外界任何刺激无法反应,最终全身干瘪、成为一只“饿死鬼”。

——

对于婴元修士来讲,仅需要对应的极品灵石、四阶灵气和有关灵食,而元神修士则需要五阶的灵石、灵气和灵食等,数量和品阶皆不可同日而语。

但所有这些与“务虚”修士相比,就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谓“务虚”,就是指修士将本身的无垢之身与“元神”自带的虚化肉身和实化灵魂相结合的过程。

因此,“务虚”是无垢本体、虚化肉身和神魂这三者结合的结果,属于真正的“三位一体”。

由于这“三位一体”的特性,务虚修士具备了化灵级别所不具备的三大神通:一是“肉身化虚”;二是“虚眼视物”;三是“识意自呈”。

所谓“肉身化虚”,并非是说务虚修士本身肉身可以变成虚无,从而能无视阻碍、穿墙过物。

实际上,它是指务虚修士可以将本身强大、厚实的肉身视同虚无肉身,实现神识之所至,肉身之所达,进而达到真正的“缩地成寸”的效果。

“虚眼视物”是指修士能凭借强大的神识形成一种“虚眼”感官,并且能凭借这个“虚眼”感官同时看到两只眼睛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象。

而在化灵修士以前,这样的“虚眼”绝无可能存在、甚至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其中的景象之怪异,化灵以下修士绝对难以想象。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那些务虚修士的造物,哪怕化灵修士稍稍看了一眼,也会因为神识不够强大而神魂动荡,甚至会因此而呕吐得稀里哗啦。

至于“识意自呈”,则是指务虚修士对于己身所经历或感想之物,能持续地、凭空地呈现,并且这一呈现能让修士之间进行无声的、自如的、视觉的或非视觉的交流。

而在上述三大神通中,“肉身化虚”要到务虚低阶即能修炼,“虚眼视物”和“识意自呈”则分别要到务虚中阶和高阶才能修炼。

而当修士们修为达到务虚低阶小圆满,并且能将“肉身化虚”修炼到圆满后,就可以超越所在的星球,横渡广袤的虚空,并且到达其他的星球。

——

“超越所在的星球,横渡广袤的虚空,并且到达其他的星球?”

杜布阅读着八份玉简的介绍,同时回想着这其中所包括的复杂而深邃的意义,心中激动。

修炼之能达到这个程度,恐怕就离仙人不远了吧?

当然,杜布知道,这离仙人确实既不远,又挺远,因为务虚之后还有“合道”和“大乘”两个阶段,才能达到“真仙”境界。

“只有‘真仙’才是真正地与天地同寿的仙人。”

小主,

杜布确认。

当然,杜布也无法确认,一位修士成了仙人、与天地同寿,真是那么好的一件事情吗?

长寿难道真正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对此,杜布无法回答。

因为他现在既无法回答“长寿是快乐的”,也不能回答“长寿是不快乐的”。

对此,应当是因人而异吧。

当然,杜布猜测,鉴于修士们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才修炼,这一群“胆小鬼”的选择大部分情形下应当是以前者居多。

——

杜布迅速归纳了八块玉简中关于修炼的共同点。

当然,他也很快地鉴别出了修炼“婴元”、“化灵”和“务虚”的两处不同点。

一方面,不同修炼层次所需要的灵物资源数量及等级要求不同。

婴元和化灵修士只需要四阶、五阶的灵石、灵食或灵气。

至于“务虚”修士,则需要六阶的灵物才能满足。

而且,务虚修士之能横渡虚空和星球之间,所以其对灵物的耗费,肯定是要超出许多。

另一方面,不同灵根的修士在修炼“婴元”、“化灵”和“务虚”时,也有不同点。

金灵修修士在修炼“婴元”时,所需要的灵物显然要具有金属性;金属性灵物数量越充分、品阶越高,则修炼起来阻碍越小。

就此,包括杜布的三灵根在内的其他灵根亦然。

有关功法或道法的选择亦具有相似之处。

这样的情形在“化灵”和“务虚”阶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就像金灵根的“化灵”和“务虚”修士,在“金属性”环境中如鱼得水,但如果处于“火属性”环境中,则可能步履维艰,因为火能克金。

这样,即使是“婴元”以上的修士们,也还是存在“良禽择木而栖”的倾向。

——

看完、比较完和归纳完八块玉简,杜布对于现在的修炼处境、以后的修炼道路等有了清楚的理解。

杜布觉得,这“牛厄智”在给自己的帮助上却是极大的。

哪怕自己有了经历过多次,手里有过墨玉手环、舌环和金手镯等有关的经历,这“牛厄智”仍然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东西。

当然,这玩意儿也不咋的。

这不仅是因为它带着“诅咒”,而且是因为它缺乏对于灵根之产生及其作用机制的解释就较为缺乏。

如果自己能够解析其中的因素,并且因此而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乃至父母们具有灵根,那么自己作为后辈也能享受天伦之乐。

毕竟,天伦之乐不是长辈才有资格享有的。

因为子女也希望父母既健康又长寿,从而得以更长时间的享受为人子的人伦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