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是三句不离本行,就我做个饭也要提到讲学。”娄佳道。
两人正说着,只见陈文学和汤伯元又带着一群布依的青年人匆匆走来;来到龙冈书院门口。
“你们又想干嘛?”娄佳以为他们又要来砸书院。
只见陈文学和汤伯元当即跪在王阳明面前道:“多谢先生救了我们布依族人,救了我俩性命,先生对我俩恩同再造,恳请先生收我俩为徒。”
“文学、伯元快快请起,我讲学、授课都是开放的,你们随时来听就可以了。”王阳明道。
“先生,我俩的命是先生给的,我们不只是想听先生的讲学,我们还想成为先生的弟子,不仅要向先生学习思想和学问,还想跟先生学习武功,还望先生收纳。”汤伯元道。
王阳明见两人依然跪着,就走过道:“你们先起来说话。”
“先生要是不答应,我们就跪着不起了。”陈文学道。
“好吧,我答应便是,学问和武功都要看你们自己的悟性和勤勉,我定当倾囊相授,至于能学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王阳明道,心想从最近几次接触下来,这两人虽然年青有些冲动,但心眼不坏,明事理、敢担当;而且布依族的民众大多都淳朴、善良,厚道、本分;多教、授他们一些中原的文化思想、农桑技术和武学技能也算是功德一件。
“多谢先生收纳。”陈文学和汤伯元高兴的蹦起来道;跟着的一群布依竹青年也是一阵欢呼。
至此以后,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众又纷纷的把孩子送到龙冈书院,龙冈书院又恢复到了往常热闹的场面,陈文学和汤伯元作为王阳明在贵州的嫡传弟子,是黔中王学的代表人物,不管在仕途上还是在学问上都有很大的成就,为王学在贵州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