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头不想担这个担子,便目视捕快,一个口快的捕快说道:“确实只有三个人。”
知府回头对郡尉说道:“带上你的兵,和我一起去。”
赶到一贴堂的时候,他被震惊了,二十几个骑兵,盔甲鲜明,像钉子一样挺立马上。那些战马排列整齐,一看就是受训多年的。
他可不知道,这是大明王朝最精锐的士兵,哪里是府里的士兵能比的。
这二十几个骑兵,发起冲锋来,剿灭几百府兵,哪是分分钟的事。
知府回头看看府兵,乌泱乌泱一大片,顿时也有了胆气。仗着人多,他挺身进了一贴堂。打着官腔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人马,可有凭证。”
小三子把印信递了过去,他接过一看,吓了一跳,感情这二十不到的小青年,竟然和自己一个品阶,也是知府。
只要不是土匪,都是为官的,他放下心来,问道:“下官并未收到上峰传书,不知贵府光临敝邑,有何公干。”
傅忠笑道:“我因牵挂一事,特来拜访傅掌柜。没成想碰上了这样糟心的事,还请贵府行个方便,放了朱睿。”
知府心里思忖,今年秋闱还未开考,他得官并非正途。一个小青年,能做到知府级别,来头肯定不小。但太子当年的事并未销案,除了皇上和太子本人,谁敢掺和此事。
他假笑道:“凭着贵府为证,村霸自然难逃法网。可朱睿牵扯到旧案,我也不敢放他,必须有三法司的公文才能作准。”
知府说的都是正理,傅忠一时默然。
小三子不干了,他大声说道:“我们公子是当今驸马,国公长子,凭此身份,不能放人。”
知府冷笑了一下,驸马算个屁,那是混吃等死的角色。国公又如何,不是对口管理,他敢插手地方事务,本府一纸参奏,就要他好看。
他马着脸说道:”本府问案,自有章程,岂容旁人信口桡桡。“
一句话堵得小三子也不敢再开口,事情一下陷入僵局。
傅忠第一次接触地方案子,才知事情不是想象的容易。强抢朱睿,等于公然谋反,朱元璋能饶过自己?不捞出朱睿,绕道义乌,岂不白跑了。他沉思了一下,顿时有了主张,朱标的病情刻不容缓,解铃还是系铃人,不就是牵扯到他的案子吗。
他掏出谕旨,递了过去,“凭此谕旨,能放人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府打开一看,我的乖乖,整个榆林府都不及此人重要。有此谕旨,可以横行天下,他与太子究竟是何关系?
早拿出来,我何必费此口舌,得罪太子,你以为好玩呢,这谕旨是三法司的公文能比的,三法司都得听太子指示。
他拱手肃容说道:“放得的,放得的,来人啦,用我的大桥,接朱睿来此。”
回头又对朱掌柜说道:“我在府中设宴,还请掌柜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