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马着脸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们断案,怎么能相信这些虚妄的东西。”
田蕴心道:“谁信谁是孙子,你可别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盘不知重,不识好歹。”
见田蕴蠕动着嘴巴,不再出声,傅忠也不管他,说道:“我与曾总兵都是武夫,也不搞什么互相推卸责任的事。案子发生在交接之时,谁来断案,都得对布政司和苦主负责。朝廷既然要我主政榆林,我退无可退。刑事案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案的,先把交接手续办了,曾总兵也好去赴新任,大家以为如何。”
田蕴心里耻笑,到底是个雏儿,新官不理旧事,他就这么把包袱背在了身上。
曾况却大喜不已,到底新知府是个军人,做事就是痛快。他大大咧咧说道:“傅老弟有心了,以后,延绥一带,有事你说话。”
众人都要离去的时候,傅忠开口说道:“田大人请留步。”
田蕴万分不情愿,跟着这样的雏儿,还不如跟着曾总兵好,他转过头来,“府台大人有何吩咐。”
傅忠:“吩咐谈不上,就想听听你谈谈榆林的现况。“
田蕴也是官场混迹多年的人,看傅忠的意思,有挽留自己的打算,可他的分量够不够?
跟着屠夫谈猪,跟着秀才谈书,良禽也得择木而栖。
他淡淡说道:”榆林的现状,想必大人临来之前,就有所了解,何须我来饶舌。地里的出息,一眼能看到头。“
傅忠:”你是本地人,本地的民情如何,百姓对官府有什么希望。”
田蕴:”本地人分成两派,吴堡、清涧、保安、神木四县人老实窝囊。绥德、米脂、府谷三县人民风强悍。大人倒是可以放心,无论老实和强悍,不饿死是不会造反的。七县百姓,无非求个温饱。“
傅忠:”你本人对榆林的将来,有何展望。“
田蕴心想,这是要考究我呀,他把话头堵了过来,”我是做幕僚的,譬如墙头之草,就看主家刮什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