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章 东窗事发了

齐泰:“我会注意的。”

此案受震动最大的还是黄子澄,这么棘手的案子,就这样解决了。原来,案子还可以这样破。大人一直强调的情商,难道就是解决实事的能力?

他踌躇再三,自己真没有这样的能力,还得好好跟大人学。想到这里,顿时收起了狂傲之心。

再说日渥不基回到狮嘴山,威信已经扫地了,还说什么联合大长老,罢免大祭师。先前,不是大长老坚定的斡旋,他是回不来的。

他在傅忠面前奢谈大祭师与大长老有争论时,自己是最后的仲裁者,全是他一厢情愿的说法。大祭师的手段,岂是他能够对付得了的。

有道是春回一日,水热三分,年关已过去一阵子了,脱出臃肿的冬装,换上干劲利落的衣甲,羌人的心开始蠢蠢欲动,又到了他们抢掠汉人的日子了。

看着酒酣耳热的众贵族,大祭师鄙夷地一笑,以眼色示意手下。

得力干将也趁着酒意,大声说道:“我们今年从哪里动手。”

日渥不基大笑着说道:“我不是跟傅忠说好了,用牛马换取他们的粮食。有了这个保障,何必还要动刀动枪,和平相处不好吗?”

大祭师:“话是这么说,但汉人的心思难猜,他们是善变的种族,不像我们一诺千金。要是傅忠反悔,又或是大明朝廷不准他与我们交易,错过了今春小麦,难道要去喝西北风。不能把握双方,最好把握自己。”

大祭师的话义正词严,博得了一阵掌声。

他能在羌人贵族中有话语权,完全是事事替羌人打算。也只有他,能在一群酒徒之中保持清醒头脑。

大长老见不是头,别说压制他,随着大王的回归,动用了羌族无数金银财宝,自己是主要推动者,因此受到拖累,威信比战前还要不如。

他插话道:“要变也得等他们先变,我们羌人是说话算数的。他们变了,我们再去抢掠,其曲在他们。”

按榆林去年的丰收,已是三倍之数。往常年景,产粮没有这么多,榆林三十万人,俄死的毕竟是少数。除去榆林自己的口粮,就算榆林大兴酒业,用去一半存粮,不是还有一半可以用来交换。加上其他地方的走私和牛羊作为食物,羌人实实在在可以不用抢掠的。

但大祭师心里有鬼,他是罪魁祸首,把傅忠得罪得太狠了,一想到他接下来的报复,就会出一身冷汗。他比其他羌人都聪明,粮食的账还是算得清的。只是不除掉傅忠,这把利剑早晚会砍到自己头上。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