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记载,这个后来的兵部尚书,虽不好谈兵,却深知兵事,该是傅忠的好帮手。
傅忠按住跃跃欲试的齐泰,“后勤方面,有黄子澄一人就行,你不需插手。你的事,比这个局部战争重要得多。就算全面战争,也不遑多让。战争终究会过去的,但两判关系到榆林的长治久安,是榆林所有人的最后底线。你好好复习,我等着你的高中。”
黄子澄心里一愣,还有比两个民族相争更重要的事,知府大人的谋算,真的让人看不懂。
料峭春寒,阻挡不了榆林人的愤怒,年年的抢掠,本来就积攒了世代仇恨,上次的战争,更是差不多家家带孝。
不出大祭师的预料,从榆林到永宁,与到狮嘴山的距离差不多,傅忠没有向吴忠方向进兵,而是直冲羌人大本营而来。
这也是汉人围魏救赵的把戏,探马的消息不断传入他的耳中。
大祭师看不清局势了,没有骑兵,傅忠这是要做什么,凭着一千辆手推车,还有几百辆拖着物资的大车,他就想横行大漠?
日渥不基高兴地说道:“这个莽夫,到底年轻,不要说推着车子,就是空手,怎么追得上我的骑兵,这不是送死来了吗!”
大长老不失时机地恭维起日渥不基来,“大王明见,看傅忠怎么收场。我们也要抓活的,把那些金银财宝夺回来。”
大祭师苦涩地摇了摇头,“傅忠年轻不假,但绝非莽夫,这从他对榆林的布局就可以看出来。”
大长老反驳道:“他要不是莽夫,怎敢以步兵对付骑兵。上次要是我们再坚决点,他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大祭师鄙夷地看了大长老一眼,自己的计谋岂同小可,上次他是不得己出城救人,那种怜悯百姓,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当世谁敢与他并肩。
他皱着眉头,不停地转着圈,骑兵不能冲开车阵,这在与陕西行省的冯当之战中就看出来了。可傅忠也没有办法对付冯当,否则,何必抬出朝廷的大人物出来。
他敢离开老巢,肯定有所凭仗。大明朝廷的地方部队连骑兵都没有配置,配置火炮更是形同造反,那大车上装的是什么呢?难道都是粮食,他要跟我在狮嘴山相持,寻找战机。
我们都去抢掠了,他屯兵坚称之下,能攻得下我们仿造汉人而建的城墙?
“这些该死的斥候,半点消息都没探听出来。”他在心里愤愤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