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从过去文献来看,朱棣与道衍和尚(姚广孝)是洪武十五(1382)年就相识了。朱棣回北平时,道衍和尚追随朱棣前往北平,任庆寿寺住持,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
要说他没有野心,傅钟不信。要是这样,他的野心好像并非出自自己的穿越。
傅钟冷笑道:“燕王有话不妨直说,我不是小孩,这也不是小事。军校虽由我首倡,却是皇上亲造,岂是开玩笑的地方。当年,太子殿下嘱我制定校规,我的文笔虽不好,但规章既成,煌煌如典,具有法律效应,请皇上派人取规章原稿来。”
太子顿时醒悟,傅钟的伏笔在这里。这个原稿,看来也就自己认真看过,父皇事多,全权委托了自己,以老人家对自己的信用,没看也有可能。
朱元璋首肯,殿值官雷厉风行,快马去取原稿。
趁这空闲,朱棣目视朱樉,朱樉暗暗点头。按照他俩的约定,朱棣败下阵来,就由他胡搅蛮缠。朱樉性格莽撞,残暴,是孝慈高皇后马凤英的亲儿子,太子殿下的亲弟弟,他怕谁来。
殿值官回来后,两本校规,经四年风霜,看起来有些成旧。
傅钟高声说道:“请言官们翻看第十五章第二小节,‘为了广开财路,实行捐献办学。捐献者可以凭资金多少,适当推荐生员入学,但学校不得发给文凭’。“
他鄙夷看着翻书的言官们,“既然要倒我,就得像五柳先生写得出绝世文章来。既无五柳先生的高才,又不肯舍身下力苦学文章,两本小小册子都读不通,真正不求甚解的东西。”
外人捐钱办学,是后世才有的事,这个时候,谁愿意掏钱,谁会去关心。恐怕大多数人就是看了校规,也不会去注意这个章节。
朱元璋相信朱标,根本没看过校规。到底是傅钟,不仅堵住了言官们的口,还狠狠骂了他们一顿。
就在大家瞠目结舌的时候,朱樉蛮横说道:”你说捐了钱,谁能作证。“
傅钟懒得计较这个二百五,随口说道:”户部都有记录,你可以到户部去看账本。“
朱樉才不愿去翻那些账本,正不知如何做答时,朱棣在他耳边说道:”问他哪里来的钱。“
朱樉有了主心骨,气焰顿时高涨,”你一个知府,哪里来的钱捐给学校,莫不成在榆林贪污了不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