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局势(五)——丹麦瑞典

在进行了一番经济改革做支撑之后,古斯塔夫二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

首先,他对兵役制度做出了根本性变革,将当时风行欧洲的佣兵制度替代为征兵制,颁布法令,全国15到40岁的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

为提高士兵们的作战素养,他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去反复训练他们,并以严苛的军纪约束之。这样瑞军的战斗素质与纪律就有客观的保障,士兵们也在与古斯塔夫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强烈的情感纽带。

其次,强化武器装备的效能和质量。古斯塔夫在武器革新上格外重视火枪性能的改进,着手加强火枪的射速与火力,将更多的步兵从长矛兵转入火枪兵编制,提升了整支步兵方阵的火力打击能力与灵活性。

此外,他还十分强调炮兵在战争中的意义。减少炮重,增加火炮在野外的机动性,建立专门的炮兵编制,训练专业的炮兵部队,在炮种、射速、装弹等都进行了改良,并在步兵阵线中安插轻型加农炮增强火力输出。炮兵在古斯塔夫的手里从边缘化的辅助兵种变成了独立的核心兵种。

再次,改变步兵的作战队形。古斯塔夫在莫里斯方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纵队深度,将队伍横队拉长,这么做的前提是火枪射击精度与速度的提升。拉长的队伍可以大大增加弹雨的密度,并对敌军的侧翼构成火力威胁,这就对旧式的西班牙方阵构成了很大的优势。

经过一系列的军事改革,瑞典军队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欧洲列强之中,并于之后的多次战争中大显神威。瑞典的军事改革包罗万象,创立了一个近代战争的新纪元。

除了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外,古斯塔夫二世还极具人格魅力。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亲近手下官兵,深受士兵们的爱戴和敬仰。

他知人善任,对办公室里的军人官僚不屑一顾,而对真正有能力,作战勇敢的士兵,不管出身如何,地位如何,绝对破格提拔,让他们封爵拜侯,吸引了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将领的效忠。

他的宗教宽容政策、在外交上秉持的公正态度,给长期以来备受皇帝恫吓威胁的诸侯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不仅是新教诸侯,就连一些天主教诸侯也和他走在了一起。

当然,人无完人,要说古斯塔夫二世没有缺点或是失误,那是不可能的。比如加剧了和波兰丹麦的矛盾,取得了大国的地位却没有相应的人力财力以长久维持。但那都是后话了,况且即便如此,瑞典也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列强并且强了一个世纪。如果站在上帝视角指责这些相比功绩微不足道的过失,未免有些苛责了。

这个时间,古斯塔夫二世才9岁,瑞典成为强国的序幕还没有拉开,未来将会如何发展,会有怎样的变数,一切还都是未知的。